吴会春光属虎丘,倾都此日竞春游。
莺花世界吴王苑,箫鼓帘栊范蠡舟。
歌沸剑池催送酒,幕张鹤涧笑藏钩。
别来胜事堪肠断,茅屋荒烟度宿州。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最后结合诗句对内容的分析,特别是对诗歌的语言、手法、构思等方面的赏析。
1.“清明日又忆吴门胜事”一句是第一句,点明诗题中的“清明”,即清明节。吴门:苏州,古称吴门。这句诗的意思是:又是一年清明节到来,我想起在苏州时的美好时光。“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指春天天气转暖,草木开始生长。“清明”,也指阴历三月初二。“清明”一词,早在《周礼》中就有记载。《尔雅·释天》说:“东方物永,春之为大也。”《尚书·洪范》说:“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这里把祭祀作为头一桩大事。可见,“清明”一词所指的正是祭祖扫墓的活动。“又忆”,表示追忆;“清明”,表示时间,二者连用表明诗人在清明节时追忆往事的心情。“吴门”,指春秋时期的吴国城。吴会春光属虎丘:《太平御览》引谢灵运《游山诗》:“吴中盛多山水,松间石上泉鸣,风起水波涟漪。”吴门有吴王苑,即虎丘。虎丘位于苏州市东北3.5千米处,有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建于五代后唐时期,高77米,八角九层,塔身雕饰精美。据《苏州府志》记载:“虎丘,一名海涌山,一名具区……相传吴王阖闾葬此。……其地旧有三峰并峙,故名三山。”虎丘是苏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倾都”,指全城。“竟春游”,尽兴游玩。“竞”,同“竞”,争。这句意思是,苏州城的春色明媚,春光明媚的景色使全城的人都来尽情游玩。“属”,属于。“莺花世界”,莺歌燕舞的世界。“吴王苑”,吴王的园林。“箫鼓”,指吹奏乐器的声音,如箫管、笙簧等乐器的乐声。“范蠡舟”,范蠡泛舟。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人,越王勾践灭吴之后辅助他治理国家,后来辞官隐退,乘着一条小船泛游五湖。“范蠡舟”,就是范蠡所乘之船。“箫鼓帘栊”,指的是歌舞升平、欢声笑语的景象。“帘栊”指门户帘子与窗格之间,这里指楼阁。“范蠡舟”,就是范蠡所乘之船。“莺花世界”,指莺歌燕舞的世界;“范蠡舟”,“箫鼓”“帘栊”则是指歌舞升平的场面。这两句写清明时节的苏州城,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处处都有歌舞升平的美景。
2.“莺花世界吴王苑”一句,承首句“吴门”而来,进一步描绘了苏州城清明时节的美丽景色。“莺花世界”,指美丽的景色。“莺花”,莺歌燕舞。“吴王苑”,指吴王的园林。“莺花世界”,指美丽的景色;“吴王苑”,指吴王的园林。这两句写清明节时的苏州城,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处处都有歌舞升平的美景。
3.“箫鼓帘栊范蠡舟”一句,承第二句“清明”而来,描写了清明时节苏州城的音乐舞蹈场景。“箫鼓”,指吹奏乐器的声音;“箫管、笙簧等乐器的乐声”,即箫、鼓等乐器发出的悦耳声音。“帘栊”,泛指楼阁的门帘窗户之间的空隙,这里指歌舞升平的场所。“范蠡舟”,指范蠡乘船出游。“箫鼓”“帘栊”则指的是歌舞升平的场面。这两句写清明节时苏州城的音乐舞蹈场景。
4.“歌沸剑池催送酒”一句,紧承前两句,写出了人们畅饮美酒、歌唱助兴的情景。“歌声”与“酒杯”相互辉映,构成一幅欢乐祥和的景象。“歌沸”,指歌声嘹亮;“剑池”,指剑池亭;《太平御览》卷八二六引《吴录》:“晋咸和四年,孙恩杀会稽内史萧道成,遂入郡,以兵攻吴县东城,太守刘瑫婴城自守,乃作《曲阿歌》。孙恩闻之怒曰:‘何欺孤负心如此耶!’便还走。既而止,更筑城,因号‘曲阿’,即今剑池也。”《晋书·孙秀传》载:“(孙)秀将赴会稽,道经曲阿,见民居治宫室,问知是吴主宫殿,叹曰:‘昔年种柳树,今已成行路。’”可见“歌声”与“酒杯”相互辉映,构成一幅欢乐祥和的景象。“歌沸”形容歌声响亮;“剑池”,指剑池亭。“范蠡舟”,指范蠡所乘之船。《晋书·孙秀传》载:“(孙)秀将赴会稽,道经曲阿,见民居治宫室,问知是吴主宫殿,叹曰:‘昔年种柳树,今已成行路。’”这两句写清明节时苏州城的人们欢畅饮酒、纵情歌唱、放声高歌助兴。
5.“幕张鹤涧笑藏钩”一句,承接第四句,继续描绘了清明节时苏州城人们的娱乐活动。“幕张”,指拉开帷幔;“鹤涧”,指鹤山涧。“笑藏钩”,指儿童游戏。“范蠡舟”,指范蠡所乘之船。“箫鼓”“帘栊”则指的是歌舞升平的场面。这两句写清明节时苏州城的娱乐活动。
6.“别来胜事堪肠断”一句,紧承第五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胜事”,指美好的事物。“堪肠断”,足以令人肠断。“茅屋荒烟度宿州”,写自己流落到外乡的凄苦境遇。“茅屋”,指简陋的房子;“荒烟”,指荒凉的烟雾;“宿州”,古州郡名,今安徽宿县,地处淮河流域,是古代南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也是宋元以来的州郡治所,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素以山川秀丽、人文荟萃著称。这两句写自己流落到外乡的凄苦境遇。
【赏析】
这首诗通过写清明节时节的苏州城,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全诗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由近及远,由景入情,意境优美,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