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膝丛谭玉漏频,虚襟灵籁两鲜新。
河山不碍当空镜,风露偏怜倚桂人。
望去婵娟堪换骨,吸来沆瀣净无尘。
论诗已会泠泠意,舍筏何须更问津。
张孟奇招同谭汝丽韩孟郁坐月论诗得新字
促膝丛谭玉漏频,虚襟灵籁两鲜新。
河山不碍当空镜,风露偏怜倚桂人。
望去婵娟堪换骨,吸来沆瀣净无尘。
论诗已会泠泠意,舍筏何须更问津。
注释与赏析:
- 促膝丛谭玉漏频:形容聚会时气氛热烈,时间紧迫。”促膝”意为靠近膝盖,形容亲密无间的交谈;”丛谭”则指众多的话题或讨论。”玉漏频”指的是计时工具玉漏发出的滴答声,强调时间的流逝感。
- 虚襟灵籁两鲜新:形容诗人心境开阔,不受俗务干扰,心灵纯净如新的风铃。”虚襟”意指心胸宽广;”灵籁”是指自然界美妙的声音,比喻诗人内心感受到的自然之美。”两鲜新”表示这种美既新鲜又充满活力。
- 河山不碍当空镜,风露偏怜倚桂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河山”代表国家或景色的壮丽;”当空镜”则是将天空比作一面明净的镜子,意味着自然美景如镜面般清澈透明。”风露”象征着自然的清新和凉爽;”倚桂人”则暗指那些在月光下享受自然美景的人,可能是诗人自己或者与他一同赏景的朋友。
- 望去婵娟堪换骨,吸来沆瀣净无尘:通过想象,把自然的美丽与人的精神净化联系起来。”望去婵娟”指的是月亮明亮、圆润的景象,这里用来形容月光的美丽;而”婵娟”也常用以形容女性的美丽。”堪换骨”意味着这样的美景能够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提升;”吸来沆瀣”则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清冷和纯洁,”沆瀣”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水,据说饮之可以使人身体清爽。
- 论诗已会泠泠意,舍筏何须更问津: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泠泠意”形容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暗示诗歌具有悦耳动听的艺术特点;”舍筏”则指放下一切杂念去追求艺术真谛。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已经理解了诗歌的精妙之处,就不必再去询问它的意义所在,因为真正的理解已经达到了心灵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