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入清商调转高,醉乡今已属吾曹。
闲披爽气窥飞镜,懒向西风问大刀。
谈笑幸逢三语据,遨游真愧五陵豪。
当筵共是悲秋客,岂独潘安叹二毛。

【注释】:

曲入清商调转高,醉乡今已属吾曹。

闲披爽气窥飞镜,懒向西风问大刀。

谈笑幸逢三语据,遨游真愧五陵豪。

当筵共是悲秋客,岂独潘安叹二毛。

【赏析】:

《立秋日张园荷亭社集三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写于公元76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秋天。杜甫此时正处在长安寓所内,时值天宝十四载七月七日立秋,他与友人在长安西郊的曲江池畔的池馆中聚会,赋诗抒怀。其中第三首最为人所传诵。

“曲入清商调转高”,此句点明节序,指出立秋之时,正是曲调由凄恻哀婉而转为昂扬激越的时节。诗人以曲调之变喻人情之异,意谓此时人们的心情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昔日忧伤愁苦之情已被欢欣鼓舞的情绪所取代了。“醉乡今已属吾曹”句承上启下,点明聚会的目的。诗人以“醉乡”喻指曲江池畔的池馆,意谓今日之会乃是在此地畅饮作乐,尽情欢乐的。这一句表明诗人与朋友们欢聚一堂,饮酒作乐,心情极为舒畅。

“闲披爽气窥飞镜,懒向西风问大刀”。此二句写酒后赏景、观物,以及诗人的惬意之情。“闲披爽气窥飞镜”句,言及诗人在宴席之间,举袖拂去衣上的尘埃,然后打开窗户,让清新的凉风透进室内,自己则手拿玉佩般的飞镜,欣赏窗外的景物,并自得其乐。“懒向西风问大刀”句,言及诗人因酒力发作而懒得向东风吹拂而去,更不想向人打听西风的消息。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饮酒作乐时的悠闲自得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他对世事的冷漠无情。

“谈笑幸逢三语据,遨游真愧五陵豪”。“三语据”指《晋书·石勒载记》载:“勒尝语诸子:‘吾若为太子,当如汉东昏侯;其次必如陈思王(谢脁);馀子不足道也。”这里用石勒之言,表示自己有才学,可与古代名士比肩。而“遨游真愧五陵豪”则是说自己虽然能文,但是比起当时的那些权贵豪强来,则感到有些羞愧。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虽才华横溢却仍不免怀才不遇之感的愤懑之情。此联与上联的“醉乡今已属吾曹”相呼应,一喜一忧,构成鲜明对照。

“当筵共是悲秋客,岂独潘岳叹二毛。”这两句诗写宴席之上,大家同是感伤秋天来临而发愁的人。“岂独潘岳叹二毛”句,言及诗人在宴席之上,看到在座的众人都因感伤秋的到来而发愁,于是不禁想到潘岳感叹自己头发斑白的情景,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悲秋之情。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逝去的忧虑不安。

全诗写立秋之日的宴席之上,通过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等细节描写,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与朋友欢聚一堂,饮酒作乐,心情舒畅;诗人举袖拂去衣服上的尘埃,打开窗户欣赏外界美景;诗人手拿飞镜欣赏窗外景物,自得其乐;诗人因酒力发作而懒得向东风吹拂而去,更不想向人打听西风的消息;诗人在宴会上谈论起古代的名人贤士,表达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最后写宴席之上大家同是感伤秋天来临而发愁的人,诗人看到在座的众人都因感伤秋的到来而发愁,于是不禁想到潘岳感叹自己头发斑白的情景。这些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以及他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