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薄霏霏远趁人,敢同青帝斗芳春。
王恭鹤氅虽鸣玉,郑綮溪桥已作尘。
似絮岂曾窥柳眼,输香空自笑花神。
漫夸九陌铺银界,何事袁安彻底贫。

《咏雪三首效西昆体一颂雪》是明代诗人邓云霄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轻薄霏霏远趁人,敢同青帝斗芳春。    
王恭鹤氅虽鸣玉,郑綮溪桥已作尘。    
似絮岂曾窥柳眼,输香空自笑花神。    
漫夸九陌铺银界,何事袁安彻底贫。    
  1. 注释
  • 轻薄霏霏(轻飘的雪花)
  • 远趁人(形容雪花轻盈地飘落,覆盖了远处的人)
  • 青帝(指春天的神,这里用来比喻雪花与春天的竞争)
  • 王恭鹤氅(一种古代贵族的服饰,象征高贵)
  • 鸣玉(声音清脆如玉,形容其珍贵)
  • 郑綮溪桥(地名,象征平凡无奇)
  • 似絮(像棉絮一样)
  • 窥柳眼(观察柳树的眼睛,暗喻观察能力)
  • 输香(输给香味)
  • 花神(代表花卉之神)
  • 九陌铺银界(九条街道铺满了银色的世界)
  • 袁安彻底贫(袁安虽然贫穷,但保持清廉)
  1. 翻译
  • 轻薄的雪花轻轻飘落,远远胜过春天的芬芳。
  • 王家子弟穿着华丽的鹤氅,在雪中行走如同踏着珍贵的玉石。
  • 郑綮的溪桥被大雪覆盖,变得毫无价值。
  • 这些雪花看似絮状,却从未触及过柳树的眼睛。
  • 雪花失去了香气,却仍然嘲笑花神的美丽。
  • 街道上铺满了银色的世界,人们赞美这是铺银界。
  • 然而,袁安虽然贫穷,却始终保持清廉。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雪花的独特见解。诗人将雪花比作轻盈的羽毛,与春天的芳春进行竞争,展现出雪花的轻盈和飘逸。同时,诗人也用王恭、郑綮等人来比喻生活中的不同层次,暗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和多样性。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雪花和花神的关系,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即在追求美好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和独立。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给人以启示和反思。

邓云霄的《咏雪三首效西昆体一颂雪》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更通过对雪花与自然、人生等多维度的比喻,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和美学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