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上高楼望紫宸,微茫宫树锁残春。
飞飞珠箔堂中燕,扰扰铜驼陌上人。
四海膏脂随日尽,九边烽火逐年新。
不知肉食优游者,曾向空门学化身。
【注释】1.紫宸:皇帝的正殿。2.飞飞:指燕子飞翔时,翼如剪状。3.扰扰:形容人声嘈杂。4.肉食者:指权贵。5.空门:佛教的寺院。
【赏析】这是一首感时伤事的七言律诗。诗人登报国寺经楼眺望,看到宫树、飞燕、铜驼、行人和烽火,想到国家的危机,想到权贵们奢侈的生活,于是发出慨叹:“不知肉食者,曾向空门学化身。”
首联“独上高楼望紫宸”,点明题意,写诗人登高望远之所见。紫宸是皇帝居所的代称,“独”字突出了作者的孤苦心情和忧国之情。紫宸,即紫禁城,皇帝居住的地方,也指皇帝。
颔联“微茫宫树锁残春”,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见的景象。“宫树”,泛指宫殿中的树木。“锁”,束缚。这里用“锁”字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国事而忧伤的心境,同时也暗示出国家危亡的形势。“残春”,指暮春时节。
颈联“四海膏脂随日尽,九边烽火逐年新”,紧承前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见的情景。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全国上下都穷得只剩下一点油膏脂水(比喻国家财富),每年边境都有新的战火发生。
尾联“不知肉食优游者,曾向空门学化身”,抒发了诗人对权贵们的强烈不满与愤慨。“肉食者”,指那些身居高位、享受荣华富贵的人们。“曾向空门学化身”意为他们也曾想向佛门求得超脱世俗的境界,但最后却未能成功。
整首诗通过登楼远眺所见所闻,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