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萧瑟暗惊秋,霸气东南黯已收。
弦管久随风送去,繁华惟见水空流。
台倾半入红尘陌,池废斜通绿荻洲。
游客莫嫌无故物,园丁时拾玉搔头。

【注释】

①谢公墩:在今南京秦淮河中,为六朝时谢安的别墅。②园林萧瑟:指金陵(今南京)秋色萧瑟,满园凄凉。③霸气:指金陵的雄壮气势。④弦管:古代乐器名。这里指音乐、歌舞。⑤繁华:指繁荣的都市。⑥玉搔头:用玉制成的梳子,这里泛指簪子。古人以“玉”喻“贵”,所以用玉簪子表示地位高贵。⑦游客:游览观光的人。⑧园丁:花园里的工人们,这里指园丁。

【译文】

金陵秋天景色十分萧瑟,六朝时的雄伟气势已经消逝。

往日的弦歌声声早已随风而去,只有那繁华的城市空荡荡了。

曾经辉煌的台榭如今半入红尘,池水废废地斜通在绿杨丛中。

游人不必嫌弃这些没有用的古迹,因为园丁们经常在那里捡拾玉簪之类的宝物。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金陵风光的诗。首联写金陵秋景之凄清,暗寓诗人离别之情。颔联写昔日繁华,今已萧条落寞。颈联写金陵旧事,抒发对往昔繁华的感慨。尾联劝慰友人不要嫌恶金陵旧事,因为这些旧事是值得珍惜的。全诗意境开阔,语言简练,含蓄蕴藉而意味隽永。

诗中“园林”“繁华”等意象,与“萧瑟”“黯淡”相照应,形成对比,更突出金陵秋色的凄清。“弦管久随风送去”,既写出了昔日繁华的笙歌笑语,也暗示了今日萧索的无人问津。这两句运用虚实结合手法,使金陵的过去和现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衬托出诗人离别的哀愁与无奈。最后两句则直接劝慰朋友,不要嫌弃金陵旧事。这种劝慰并非出于对旧事的留恋,而是由于诗人深知金陵旧事的价值,希望朋友能够珍视并发扬光大。这种思想境界高远,体现了诗人的豁达胸怀和崇高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