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云遥望已终,闲来愁坐漫书空。
他乡涕泪黄花里,故国松楸白露中。
古堞月明乌怨夜,虚堂人静木吟风。
秋深暗抱皋鱼泣,天地茫茫恨未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吴门(即苏州)所写。全诗共八句,每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千里云遥望已终,闲来愁坐漫书空。(“遥望”意为遥望着远方,这里的“云”指天空中的云雾。诗人遥望着遥远的天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期待。“闲来愁坐”意为闲暇之余,独自坐着发呆。诗人因为思念而感到寂寞,于是开始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漫无目的地写着字句。)
  2. 他乡涕泪黄花里,故国松楸白露中。(“涕泪”意为眼泪,“黄花”指的是秋天的菊花,这里用来象征离别之情。“松楸”指的是墓地上的松木和楸树,这里用来象征故乡。“白露”是指初秋时节,天气变凉,露水增多。诗人因为思念故乡,所以泪水在眼中打转,仿佛看到故乡的菊花在风中摇曳。)
  3. 古堞月明乌怨夜,虚堂人静木吟风。(“古堞”指的是古老的城墙上的垛口。“乌”指的是乌鸦,这里用来象征孤独和凄凉。“虚堂人静”意为大厅空旷无人,只有风吹动树叶的声音。“木吟风”意为树木在风中发出悦耳的声音。诗人因为思念故乡,所以在夜晚感到孤独,听到风吹过树林的声音,仿佛看到了故乡的景象。)
  4. 秋深暗抱皋鱼泣,天地茫茫恨未穷。(“秋深”意味着秋天已经深入,这里的“皋鱼”指的是传说中的一位悲伤的人。“抱泣”意为抱着哭泣,形容诗人内心的痛苦。“天地茫茫”表示整个世界都显得模糊不清,诗人感到自己的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悲痛和遗憾。)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意境营造,展现了王之涣的诗歌才华和独特的审美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