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引笳声出塞微,城南又合数重围。
乍吹疲马寒嘶影,三奏严霜倒扑衣。
乌集空营冤鬼哭,星低孤垒救兵稀。
凭谁列作刘琨曲?
半夜胡儿掩泪归。
悲秋十八咏秋柳
邓云霄 古风绝唱,咏叹秋风中杨柳之愁绪
- 诗作原文
月引笳声出塞微,城南又合数重围。
乍吹疲马寒嘶影,三奏严霜倒扑衣。
乌集空营冤鬼哭,星低孤垒救兵稀。
凭谁列作刘琨曲?半夜胡儿掩泪归。
- 诗意解读
- 首联“月引笳声出塞微,城南又合数重围”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边疆的月色与笳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同时,城外又有多重防御的包围,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战争的气息。
- 颔联“乍吹疲马寒嘶影,三奏严霜倒扑衣”则通过描述战马疲惫、嘶鸣的场景以及被寒霜打湿的衣服来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环境的恶劣。这一联不仅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也反映了士兵们的辛劳与牺牲。
- 颈联“乌集空营冤鬼哭,星低孤垒救兵稀”则通过描绘战场上哀怨的鬼魂和稀少的援军来传达了一种悲凉的气氛。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悲伤和绝望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辜者的不幸。
- 尾联“凭谁列作刘琨曲?半夜胡儿掩泪归”则是对全诗情感的升华。诗人借用历史人物刘琨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刘琨一样坚守信仰、勇敢面对困难并最终取得胜利。而“半夜胡儿掩泪归”则形象地描绘了士兵们在夜深人静时默默流泪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
- 译文对比
- 这首诗的译文忠实于原文,保留了原诗的意境和情感。通过对各个关键词的准确翻译,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 例如,“月引笳声出塞微”被译为“月光牵引着军号的声音从边疆传过来”,既保留了原诗的意境又增加了一些细节;而“三奏严霜倒扑衣”则被译为“三次演奏之后,寒霜打湿了衣服”,生动地表现了士兵们的辛劳和牺牲。
- 赏析
-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作品,通过描绘战场上的凄惨景象和士兵们的痛苦经历来传达作者的情感。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士兵的关心和同情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既深刻又感人,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 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刘琨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刘琨是一位英勇无畏、坚守信仰的历史人物,他的事迹和精神成为了诗人心中的榜样。在诗中,诗人以刘琨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和决心要战胜困难的决心。
-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赞誉。它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