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扫径喜迎宾,历险穷幽兴转新。
访古难逢苍水使,还山偏羡白衣人。
且斟云液酬啼鸟,莫向桃花问去津。
共道馀粮盈石廪,山中供给未全贫。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思、掌握写作手法和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然后结合诗歌的主旨思想进行赏析.

游衡山诗十二首:此诗是诗人在游衡山时的即兴之作.第一句“千峰扫径喜迎宾”,写山势高峻,云雾缭绕,仿佛有神仙来迎接游客;第二句“历险穷幽兴转新”,说游览名山大川,能令人兴趣更浓;第三句“访古难逢苍水使”,说寻访古迹很难遇到像李白这样的使者;第四句“还山偏羡白衣人”,说回到故乡,最羡慕那些身穿白衣的人(指隐士);第五句“且斟云液酬啼鸟”,说暂且斟饮云液以答谢啼叫不止的山鸟;第六句“莫向桃花问去津”,说不要向桃花询问渡口在哪里;第七句“共道馀粮盈石廪”,说大家说储备的粮食足以供应一年的吃穿;第八句“山中供给未全贫”,说山中的供给还不算太贫困.

【答案】

译文:

高高的山峰好像在扫荡着道路,我很高兴地迎接宾客.历尽艰难曲折,兴致更加浓厚,寻访古迹很难遇到像李白这样使者.回到故乡,最羡慕那些身穿白衣的人.暂时斟饮云液,以报答啼叫不止的山鸟.不要向桃花询问渡口在哪里.大家都说储备的粮食足以供应一年的吃穿.山中的供给还不算太贫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衡山风光和作者游山观景感受的五律.诗的前半部分写游山途中所见美景.首联写登山所见之胜.“千峰扫径”是说山路崎岖,两旁的树木把道路遮盖得严严实实.而“扫径”又表明这山路虽然崎岖,但并不艰险,而是可以让人愉快走过.“扫径”一词用得好,它写出了山路的开阔平坦和景色的壮美,使人感到心情舒畅.颔联写登山所见奇景.“历险穷幽”,既点出了游山的艰辛,又表现了游山的乐趣.“兴转新”,说明游山的艰辛并没有减弱游山的乐趣,反而使乐趣更浓了.“苍水使”和“白衣人”都是指隐士.“苍水使”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李白曾隐居于衡山脚下的南岳区蓝田镇,所以这里说他来迎接游客.“白衣人”指隐者,这里说他羡慕隐士的生活.颈联写游山见闻.“且斟云液酬啼鸟”,说暂且斟饮云液以答谢啼叫不止的山鸟.“莫向桃花问去津”,说不要向桃花询问渡口在哪里.尾联写游山观景的感受.“且”字表现出作者对游山过程的喜悦.“余粮”指多余的粮食.“供”指供给.“未全贫”意思是说储备的粮食足以供一年吃的穿的还不很贫困.从全诗来看,这首诗是写游衡山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