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洛名园翳绿芜,何如珠树满仙都。
周遭峦嶂团城阙,朝暮云烟写画图。
剩有声名高四岳,为传灵响效三呼。
不知历代登封者,若个能餐九节蒲。
这首诗是唐代李商隐的《游嵩山诗十二首》之一。下面逐句进行解析:
- 京洛名园翳绿芜,何如珠树满仙都
-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京都洛阳的那些著名园林都被绿色的杂草遮蔽了,相比之下,那些像珍珠一样璀璨的树木布满了神仙居住的地方。
- “翳(yì)”意思是覆盖。
- “京洛”代指洛阳,即古都洛阳。
- “名园”指的是有名的园林。
- “翳绿芜”意为被杂草遮住,无法看清。
- “仙都”指的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暗指嵩山。
- 周遭峦嶂团城阙
- 这句诗描绘了周围连绵不绝的山脉和峰峦如同围成的城寨。
- “周遭”是指四周。
- “峦嶂”指的是山峰和山岭。
- “团”在这里形容山峰聚集的样子。
- “城阙”(quē)原指城墙上的门楼,这里泛指山峦。
- “朝暮云烟写画图”意味着早晚的云彩和烟霭就像一幅幅画卷。
- 剩有声名高四岳,为传灵响效三呼
- 这句诗表达了嵩山尽管没有像其他四大名山那样显赫的名声,但依然能够传播其神圣声音,就像传说中的神灵通过三次呼唤来传达信息。
- “声名”指的是名声或者知名度。
- “四岳”指的是中国传说中的四个著名的高山,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
- “剩有”表示还有剩余,这里指嵩山虽不如四大名山那般出名,但仍有一定的声望。
- “灵响”指嵩山的神音,也就是传说中的神灵的声音。
- “效三呼”指的是模仿神的呼唤,这里可能是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嵩山虽然不显名,但其影响力仍然深远。
- 不知历代登封者,若个能餐九节蒲
- 这句诗表达了对于历代帝王前来拜谒嵩山的疑问,他们中有多少人能够像古代传说中那样品尝到神奇的“九节蒲”。
- “历代”指的是历史上的各个朝代。
- “登封者”指的是前来嵩山朝拜的皇帝或贵族。
- “若个”相当于“哪一个”,这里用来反问。
- “九节蒲”是一种传说中的草药,据说吃了它可以延年益寿。
- 这句诗可能隐含了对嵩山神秘传说的怀疑,以及对于真正能够理解嵩山神奇之处的人的询问。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嵩山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嵩山独特魅力的赞美。诗人通过对比京都洛阳的园林与嵩山的美景,表达了嵩山的自然之美。同时,诗人也对嵩山的历史地位进行了肯定,认为它虽然没有四大名山那样的显赫名声,但其影响力依然深远。最后一句反问历代帝王是否真的能理解并珍惜嵩山的神奇之处,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史怀古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