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游司马苦长征,一到名山便有情。
夜静神龙来送水,月明仙鹤惯吹笙。
下看箕颍嫌邻俗,高揖巢由笑买名。
好借蒲团三尺地,长依初祖证无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游嵩山诗十二首》中的第二首。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下面逐句解释:

  1. 倦游司马苦长征:这里的“司马”指代杜甫,他自称为司马(官名),而此处用“倦游”来形容自己厌倦了官场的长途跋涉。”苦长征”则表示旅途的艰辛。

  2. 一到名山便有情:一旦到达名山,作者便有了深厚的感情。名山通常是指那些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地方。

  3. 夜静神龙来送水,月明仙鹤惯吹笙:这两联描述了夜晚的宁静美景。”神龙”和”仙鹤”都是神话中的象征,代表着神秘和超凡脱俗。”送水”和”吹笙”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

  4. 下看箕颍嫌邻俗,高揖巢由笑买名:这里提到了两个古代的隐士。箕子和颍水洗都是传说中的隐士,他们选择远离世俗的生活方式。”高揖巢由笑买名”则表达了对那些追求名利的人嗤之以鼻的态度。

  5. 好借蒲团三尺地,长依初祖证无生:这里的“蒲团”指的是僧人打坐用的垫子。”初祖”指的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无生”指的是达到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作者希望自己能够像这些高僧一样,通过修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名山风光的描绘,展现了杜甫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以及对佛教思想的认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