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关人去叹飞蓬,织罢回文望远鸿。
已学征夫同结阵,还如愁妾漫书空。
偃波夜渡湘南水,垂露秋翻塞北风。
近得苏卿消息否?
君王正在上林中。

玉关人去叹飞蓬。织罢回文望远鸿。

已学征夫同结阵,还如愁妾漫书空。

偃波夜渡湘南水,垂露秋翻塞北风。

近得苏卿消息否?君王正在上林中。

注释:

  • 玉关:这里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关隘,横亘于张家川东北,绵延百里,是古丝绸之路上扼陕甘交通的要道。
  • 叹飞蓬:感叹自己如同飘飞的蓬草一样,没有固定的归宿,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失落之情。
  • 织罢回文:形容女子在织布之余,还巧妙地编织着回文诗,显示了她的多才多艺。
  • 望远鸿:望着远方的鸿雁,寄托了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 已学征夫同结阵:已经学会了像士兵们那样整齐地排列,比喻自己学习了军事上的纪律和组织性。
  • 还如愁妾漫书空:《诗经·小雅·采薇》中“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这里用“愁妾”指代自己,表达内心的忧愁和无奈。
  • 偃波夜渡湘南水:《楚辞·九歌·湘夫人》中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用“偃波”来形容夜晚水面的宁静。
  • 垂露秋翻塞北风:《楚辞·九歌·湘君》中有“秋风兮萧瑟,舒卷兮高冈。”这里用“垂露”形容秋天的露水。
  • 苏卿:指苏武,汉朝时期的一位忠诚的官员,他的事迹常常被后人传颂。
  • 君王正在上林中:上林是汉代皇家园林,此处借指君王所在的场所。

赏析:
这首诗以“再咏雁字二首”为题,共分为两部分,每部分都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邃的意象构建,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以及政治局势的深刻思考和感慨。首篇以“玉关人去叹飞蓬”开篇,描绘了边关将士离别家乡的凄凉景象,同时暗喻自己的仕途坎坷与命运无常。接着“织罢回文望远鸿”,不仅表现了女子的巧思与才情,也寓意着作者对于未来的期望与迷茫。

第二篇中,“已学征夫同结阵”表达了作者效仿军人般的严整有序,而“还如愁妾漫书空”则透露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偃波夜渡湘南水”和“垂露秋翻塞北风”两句分别描绘了夜晚宁静的湘江水和深秋塞外的凄凉景象,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最后一句“近得苏卿消息否?君王正在上林中”,既是一种询问和期盼,也是一种无奈中的自我安慰,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雁字的描绘和对人物心理状态的刻画,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社会乃至国家兴衰的关注和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