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庙凄凉越鸟悲,云山九点望中疑。
肝肠雨断随虞辇,桂酒千秋奠楚词。
斑竹雨来还酒泪,洞庭烟净见修眉。
行人莫问愁深浅,湘水滔滔未有期。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怀古迹诗,作者借对黄陵庙的描写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首句点明题旨,即“遗庙”:次句写“遗庙”中的情景;第三句由庙前之景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第四句以祭奠楚词表达自己对屈原的怀念之情;五至八句写湘水滔滔,而自己的愁苦却无尽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关切及忧虑。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感情真切深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
译文:
凄凉的黄陵庙,越地鸟儿也为之悲哀,云山九点在望中显得疑幻似真。雨断肝肠随虞舜的车辇,桂酒千年奠念楚国的词赋。斑竹雨来还似酒泪洒,洞庭烟净可见修眉如画。行人莫问愁深浅,湘江滚滚无尽头。
赏析:
首句“黄陵庙”,点出诗题。“遗庙凄凉”,交代了“黄陵庙”的冷落萧条,为后文写黄陵庙荒凉景象作铺垫。“越鸟悲”,不仅写出“黄陵庙”的荒凉,更写出诗人内心的哀怨,因为越鸟悲啼,也暗示着诗人心中的悲伤。“云山九点望中疑”,写诗人站在高高的山上远眺黄陵庙,只见云雾缭绕、青山环抱,使庙影难以辨认。一个“疑”字,既写出了诗人的迷茫与惆怅,又为下文写景作铺垫。“肝肠雨断随虞辇”,写诗人想象中的祭祀场景。“随虞辇”,即跟随虞舜的灵车。“肝肠雨断”,指祭祀活动结束,泪水纵横。这句诗运用典故,化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子胥死,夷吾闻其香然(气味),流涕而去”的故事,表现了诗人因祭祀活动结束而感到悲痛欲绝的情绪。这既是对屈原的追悼,也是对自己身世的感慨。“桂酒千秋奠楚词”,写诗人想象中的祭祀情景。“桂酒”,传说中用桂林所产的桂花酿制而成的美酒。“千秋”,指一千年。“奠楚词”指祭祀屈原的辞赋。“桂酒千秋奠楚词”,既表明了诗人对屈原的崇敬之情,又表明了自己的身世遭遇与屈原相似。
五至八句写湘水滔滔,而自己的愁苦却无尽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关切及忧虑。“斑竹雨来还酒泪,洞庭烟净见修眉”,写湘竹被风雨吹打的情态,比喻自己遭受的苦难。“洞庭烟净”,写洞庭湖的水波荡漾、烟雾散尽的景象。这两句诗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衬托诗人内心的忧愁,同时,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愁苦之深重。“行人莫问愁深浅,湘江滔滔未有期”,写诗人对行人的劝慰之语。“莫问愁深浅”,既表明了自己愁苦无尽头的事实,又表明自己希望他人不要过于关注自己的情绪。“湘江滔滔未有期”,既表现出诗人对时局动荡不安的担忧,又表明了诗人内心对未来充满疑虑的心情。
这首诗语言简练质朴,情感真挚深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