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后传闻葬画工,君恩如海思难穷。
香魂夜夜啼胡月,草色年年似汉宫。
冢畔斜连南去路,天边不断北来鸿。
沙场尚有征人骨,泣雨横霜卧短蓬。

黄陵庙

《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公元765年(大历十二年)所作,当时他旅居夔州。此诗为五首之一。黄陵庙,相传为汉昭帝刘弗陵与其母养姑赵飞燕同死的地方。

译文

听说你死后葬在画工的坟墓,你的恩德比海还要深,我对你的思念难以满足。

香魂夜夜啼着胡月,草木颜色年年好似汉宫。

墓旁边斜连着南去的路,天边不断传来北来的鸿雁声。

沙场尚有征人骨,泪水洒落横霜卧短蓬。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游黄陵庙时作的。黄陵庙,相传是汉昭帝刘弗陵与其母养姑赵飞燕同葬之地。杜甫对赵飞燕和她的妹妹宜主一直怀恨在心,所以当他听到黄陵庙的消息时,就写了这首七绝。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对赵氏姐妹的愤恨。“别后传闻”,即得知有关赵氏姐妹的消息,这消息是:“君恩如海思难穷”。说皇帝对她母女的恩德如同大海一样,而我对皇上的怨恨却难以满足。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对赵氏姐妹的怨恨,实际上是对朝廷的讽刺。“君”、“我”分明指代唐肃宗与杜甫。“思难穷”三字,把杜甫那种无穷无尽的怨情写得淋漓尽致。

第三句写黄陵庙的环境。“香魂夜夜啼胡月”,是写祠中供奉的神灵在夜晚时时啼叫,那哭声就像来自塞外的胡地。“胡月”,指塞外之月。这里用“胡”,有双重意思:一是实指胡虏(指吐蕃),二是象征安史叛军。胡地,这里也暗指吐蕃。这一句的意思是:香魂夜里夜夜叫着胡地的月亮呜咽哀啼,草色年年都好似长安宫中的景色。

第四句是说:墓地旁边斜连着南去的路,天边不断传来北来的鸿雁声。“冢畔”二字,点出黄陵庙的位置,又暗示了作者对黄陵庙的无限眷恋之情。“天边不断北来鸿”,以鸿雁喻征夫。“鸿雁”既指北来的使者,又指征戍之人,这里兼而有之。这一句的意思是:墓地旁边斜连着向南去的路,天边不断传来北来的使者的声音。

第五句是说:战场还有征人的白骨,泪流满面横卧在短蓬里。“沙场”即战场上。上两句写祠中的环境,这一联则写祠中的传说。“长蓬”,是古代战士所戴的头盔,这里借指战死者的骷髅。杜甫在这里以沉痛的心情追忆了当年安史之乱时许多无辜的人民惨遭杀害,他们尸骨埋藏在荒野之中的情形。

全诗前四句写祠中环境,后四句写祠中传说。前四句叙事、议论、抒情交织在一起,后四句则主要是议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