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山城散锦霞,湘江嫩绿映银沙。
少年争拥青丝骑,买笑谁过碧玉家?
歌管隔林调好鸟,胭脂满路踏残花。
执兰藉草芳尊尽,还道前村酒易赊。

湘上春

三月山城散锦霞,湘江嫩绿映银沙。

少年争拥青丝骑,买笑谁过碧玉家?

歌管隔林调好鸟,胭脂满路踏残花。

执兰藉草芳尊尽,还道前村酒易赊。

注释:

①湘上:湘江上游,泛指长沙一带。湘江:即湖南境内的湘江。这里借指长沙一带。锦霞:绚丽多彩的朝霞。

②湘江:湖南省的湘江,这里泛指长沙一带。嫩绿:指春天新长的嫩绿色的树叶。银沙:银白色的沙粒,形容江水闪闪发光的样子。

③少年:年轻有为的人。青丝骑:年轻的骑手。青丝:黑色头发,古代男子的一种发色。

④买笑:买笑郎,旧时有钱有势者常雇人买笑取悦其妾或侍妾。谁:疑问代词,指买笑的对象是谁。

⑤歌管:指音乐。调:使……和谐。调好鸟:用音乐使鸟儿和鸣。胭脂:红色颜料,这里比喻美丽的女子。

⑥芳尊:芳香的美酒。尽:完尽、饮光。还道:还以为、以为……前面省略了“说”。前村:前面的村庄。酒易赊:赊酒容易得很。赊,借贷,这里指赊买。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湘江边看到的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湘江两岸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首句“三月山城散锦霞”,以“锦霞”来形容朝霞的美丽,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景色。第二句“湘江嫩绿映银沙”,则进一步描绘出湘江的水色和岸边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美丽的感觉。

接下来四句都是对湘江两岸春日景象的描绘。“少年争拥青丝骑,买笑谁过碧玉家?”诗人通过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湘江两岸年轻人的活力和热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年轻人的喜爱之情。

“歌管隔林调好鸟,胭脂满路踏残花。”诗人通过对音乐和鲜花的描述,进一步展现了湘江两岸春天的美丽景象。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了春天的景色,更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湘江两岸春天美景的一种感慨。“执兰藉草芳尊尽”,意思是说在欣赏完湘江两岸的美景之后,诗人已经喝得烂醉如泥,只剩下兰草和草根作为下酒菜。而“还道前村酒易赊”则是说虽然已经喝得烂醉如泥,但诗人却认为前村的酒容易赊买,这也是一种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展现了湘江两岸春天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