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月悲风夜正中,遥闻孤鹤返辽东。
衣冠尺土虚埋玉,肝胆千秋尚贯虹。
掩镜愁听齐妇哭,招魂谁继楚人风?
宾天二帝如朝谒,应捧龙髯抱堕弓。

【注释】

  1. 大总戎:大总兵官。
  2. 辽难:指抗金的抗敌战争,即“靖康之难”。
  3. 六首:诗共六首。
  4. 苦月悲风夜正中:“苦月”即初秋月色,“悲风”是指寒风,“夜正中”即深夜或半夜。
  5. 遥闻孤鹤返辽东:“遥闻”是远远地听到,“孤鹤”指诗人自己,“返辽东”指返回故乡。
  6. 衣冠尺土虚埋玉:“衣冠”代指死者,“虚埋”即虚掩着埋葬,“玉”指玉石,这里用来形容死者的遗体。
  7. 肝胆千秋尚贯虹:“肝胆”指忠心,忠心与忠诚,“贯虹”指像彩虹那样贯穿天空,比喻忠心永垂不朽。
  8. 齐妇哭:齐(zī)妇,春秋时齐国女子杞梁的妻子,曾因夫戍边而哭于杞城下,见《左传·庄公三年》。这里指代丈夫。
  9. 楚人风:楚人,指楚国人。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以爱国诗著称。这里代指作者。
  10. 宾天二帝:指北宋神宗、哲宗二帝。
  11. 朝谒:朝见。
  12. 龙髯:《宋史》记载宋徽宗赵佶好道炼丹,曾令道士蓝仁作《龙涎颂》以献。《龙涎颂》中有“龙髯卷起,飞腾紫霄”等句,故称。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陈翼所先生殉难的挽诗。陈翼所字子升,号梅溪,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人,南宋抗金名将,曾任大总戎。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陈翼所率军在淮南抗击金军,兵败后自尽殉国,终年四十五岁。此诗追怀其英勇事迹,并对其殉难表示深切哀悼和敬仰之情。
    全诗前半部分写陈氏殉国事;后半部分则抒写作者的哀悼和感慨。
    开头两句:“苦月悲风夜正中,遥闻孤鹤返辽东。”写陈翼所殉难的时间是在深秋时节,此时月明风高,正是夜间最寂静的时刻。作者远听陈翼所的部下报丧的声音,得知其已经殉难。“遥闻”二字写出了陈翼所殉难的惨烈情景。“孤鹤返辽东”,则表明他殉难的地方是辽东,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西部一带。这既是地点的描写,又是暗示其壮烈牺牲的情节。
    第三句紧承上句而来。“衣冠尺土虚埋玉,肝胆千秋尚贯虹。”这是说陈氏虽然死了,但他忠贞报国的精神和赤胆忠心永远激励着世人。“衣冠”(指尸骸)被埋在地下,但“玉”却仍然保存在他的身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陈翼所在国难当头时宁死不屈的精神的高度赞扬。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表现了陈翼所的崇高精神:一是从他的人格来写,二是从他的精神来写。“掩镜愁听齐妇哭,招魂谁继楚人风?”这里,诗人想象陈翼所的部下为他招魂时的情景。“齐妇”指陈翼所的部属妻子杞梁妻,她为丈夫守节,死后还守着坟墓,日夜痛哭。“楚人风”指屈原的爱国诗歌,诗人借指陈氏忠贞不屈的精神。
    最后两句:“宾天二帝如朝谒,应捧龙髯抱堕弓。”这里,诗人把陈翼所比作汉武帝刘彻。因为汉武帝派霍去病征伐匈奴,取得了辉煌战绩。诗人认为陈翼所也是一位有勇有谋的英雄,所以把他比作汉武。“宾天”即死亡,“二帝”指北宋神宗、哲宗二帝。“朝谒”即朝拜,“龙髯”指龙髯冠,即皇帝的冠冕,这里借指皇帝的仪仗和仪卫。“抱堕弓”,指抱着皇帝赐给的弓矢之类的器物。这里用“抱堕弓”形容皇帝对功臣的恩宠。
    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第一,运用对比手法,突出陈翼所的忠烈精神;第二,语言简练含蓄,富于音乐性;第三,采用典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