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梧叶雨中疏,有客悲秋感慨馀。
流水百年看逝者,寒灯五夜叹归欤。
飘摇雁帛沉乡信,警急狼烟报羽书。
自笑无能同烛武,欲将勋业问樵渔。

注释

  • 梧叶: 梧桐树叶。
  • 秋思: 秋天的思绪。
  • 有客悲秋感伤余: 客人因感伤秋景而感到悲伤。
  • 逝者: 去世的人。
  • 寒灯五夜叹归欤: 在寒冷的灯光下感叹自己的归来。
  • 雁帛沉乡信: 雁传书,书信已沉入水中。
  • 狼烟报羽书: 狼烟和烽火传递紧急军情,报告战争的消息。
  • 烛武: 传说中的一位贤人,以智慧和勇气著称。
  • 勋业问樵渔: 询问那些从事农耕或打鱼的人,他们是否有成就。

译文

秋风中梧桐叶稀疏地飘落,我在这雨中感受到旅人的忧愁和无聊。
看着流水逝去,仿佛百年间见证着无数生命的流逝,而我在寒冷的灯光下感叹着归途何去何从。
飞鸿寄书却已沉入河中,紧急的战火烽火传来了边关的急报。
自嘲自己无能可比烛之武,想将功业询问那些耕田打鱼的人们。

赏析

这首诗通过秋雨夜中的寂寞与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流逝、岁月无情的深刻思考。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秋夜雨声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接着,诗人通过“逝者”和“归途”两个关键词,抒发了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这种感慨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更是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即生命的宝贵在于珍惜当下,而非对过去的追忆或对未来的忧虑。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转而关注于战争中的烽烟和战报,用“雁帛沉乡信”和“狼烟报羽书”这样的意象,表达了战争带来的混乱和社会的动荡。同时,“自笑无能同烛武”,这句反问式的表达,既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自嘲,也是在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最后,“欲将勋业问樵渔”,则是在寻求答案,试图向那些看似平凡却又默默付出的人们寻求理解和肯定。这种态度既体现了诗人对普通人的尊重,也反映了他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深关怀。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内涵,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在面对生死、荣辱时的不同态度和选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