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玉署近天居,入直承明廿载馀。
正睹台星明水镜,忽传卿月暗蟾蜍。
沙堤竟屈三公步,藜阁空藏万卷书。
若悟流光如石火,碧山何不早焚鱼。
【原诗】
挽故少宰学士黄焯星先生三首先生丁母艰未小祥而逝
清华玉署近天居,入直承明廿载馀。
正睹台星明水镜,忽传卿月暗蟾蜍。
沙堤竟屈三公步,藜阁空藏万卷书。
若悟流光如石火,碧山何不早焚鱼。
【译文】
在清华玉署(官署名,明清两朝的中央机构)任职接近二十年了。
正当我看到明亮的星星照亮清澈的水镜时,突然听到有关月亮被云遮住的消息。
沙堤上最终只有三位三公(即丞相、太尉、司徒)走过,但那藜阁却空空荡荡,藏书无数。
如果能理解光阴如同石头一样短暂,那么为什么不在年轻时就烧掉书籍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已故好友黄焯星先生去世的哀悼之作。首联描绘了黄焯星先生的官职和职务,以及他在官场上的声望;颔联表达了诗人对黄焯星先生去世的惋惜之情;颈联则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黄焯星先生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敬仰之情;尾联则是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