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队中称剑客,慈悲坛下变魔身。
铁拳各展降龙手,金甲何须护法神。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的诗。全诗以少林寺为背景,通过对“少林”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游侠、剑客、魔头和佛门中人的态度,以及自己对这些人物的感慨之情。
其一 游侠队中称剑客,慈悲坛下变魔身。
其二 铁拳各施降龙手,金甲何须护法神。
其三 一僧坐上观群豪,众目皆视我独高。
其四 谁言佛家无英雄,今日方知非浪夸。
其五 大雄宝殿前狮子吼,千军万马齐回避。
赏析:
第一首:游侠队中称剑客,慈悲坛下变魔身。
本诗首联两句,写游侠们自比剑客,而和尚们也不甘示弱。“慈悲”,是佛教的教义,佛教徒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发心修行,就能达到佛的境界。第二句说,他们把佛门当作了战场,在这里施展拳脚,施展自己的本领。“变魔身”就是用武力来维护佛法,使邪不胜正。
第二首:铁拳各施降龙手,金甲何须护法神。
本诗第二联,写游侠们用拳头和金盔甲子来对付敌人,但用不着佛门中的护法神,因为佛门有菩萨,也有金刚。“降龙手”是武侠小说中常用的词语,这里指使用武术中的擒拿手法。“金甲”即护法金刚或护法神,指佛教中保护佛法的神祇,这里指的是和尚。
第三首:一僧坐上观群豪,众目皆视我独高。
本诗第三联,写一个和尚坐在大雄宝殿里,观看着其他武林高手在比武。这个和尚不是武当派的张三丰,也不是少林派的达摩祖师,他是金庸笔下的人物——黄裳。
第四首:谁言佛家无英雄,今日方知非浪夸。
本诗第四联,写这位黄裳大师并不否认佛家之中也有英雄好汉,而是通过今天的所见所闻,才知道了事实并非如此。“黄裳”是金庸笔下的人物,他在《倚天屠龙记》中扮演过张无忌的父亲——张翠山。
第五首:大雄宝殿前狮子吼,千军万马齐回避。
本诗末联,描述的是黄裳大师在大雄宝殿前听到狮子吼声的情景。狮子吼是一种威猛的力量,能够震慑住所有的敌人。
第六首:此去江湖多劫难,不如且入清凉界。
本诗最后一联,意思是黄裳大师已经看出江湖中有很多危险,不如先到清凉世界里去躲一下。这里的“清凉界”是指清凉寺(即现在的嵩山少林寺)。黄裳大师是金庸笔下的人物,他曾经到过少林寺学习武术,并在那里度过了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