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高两相许,击筑燕市旁。
既乐又复泣,谁知非浪狂。
怀七入秦庭,调笑轻舞阳。
其事虽不成,白虹久低昂。
追思争博日,目摄即遁藏。
借问鲁勾践,何如秦始皇。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荆轲高两相许,击筑燕市旁。
既乐又复泣,谁知非浪狂。
怀七入秦庭,调笑轻舞阳。
其事虽不成,白虹久低昂。
追思争博日,目摄即遁藏。
借问鲁勾践,何如秦始皇。
接下来将为您详细解释这首诗的每一句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含义。
注释与赏析
荆轲高两相许,击筑燕市旁。
- 荆轲与燕国的两个贵族人物高相约,在燕市旁击筑。
- 燕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这里可能是荆轲结交朋友、磨练技艺的地方。
既乐又复泣,谁知非浪狂。
- 荆轲在击筑时,既感到快乐又感到悲泣。他的行为虽然狂放不羁,但谁能了解他的壮志和决心呢?
- 这个细节反映了诗人对荆轲内心世界的理解和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行为的不同看法。
怀七入秦庭,调笑轻舞阳。
- 荆轲怀揣着燕国的地图,潜入秦国的朝廷。在这里,他与秦王进行交谈和交流,表现出了英勇的姿态。
- 这个细节展现了荆轲智勇双全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他在行动中的灵活与机智。
其事虽不成,白虹久低昂。
- 尽管荆轲的行动最终没有成功,但他却留下了永恒的传说。
- 白虹低昂这个意象象征着荆轲的豪情壮志和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暗示了他失败后的遗憾和失落感。
追思争博日,目摄即遁藏。
- 诗人回忆起与朋友们在争博时的欢乐时光,他们相互追逐嬉戏,展现出无忧无虑的快乐。
- 这个细节描绘了诗人对于友情和欢乐的珍视,以及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借问鲁勾践,何如秦始皇。
- 诗人向一位历史人物请教,比较一下荆轲和秦始皇的成就。
- 这个提问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评价的思考和对于不同历史成就的好奇。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入思考和对于英雄事迹的敬仰之情。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诗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这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陶渊明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人物的英雄形象和他们所经历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