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若无烟,飘飖度微眇。
劫火岂能烧,慈云自相绕。
不从气味入,远出鼻根表。
过院几人闻,心清方了了。
【注】天界寺十咏: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疏钟,寺庙里敲击的钟声。
一缕若无烟,飘飖度微眇。
“一缕”,形容钟声细弱、悠扬;“若无烟”则形容其清越、高远。
劫火岂能烧,慈云自相绕。
“劫火”比喻人间的战乱,此处用“劫火”,意谓战争与动乱不能破坏这钟声。“慈云”则比喻佛法或佛性。“自相绕”指佛法或佛性自然围绕着这钟声。
不从气味入,远出鼻根表。
这里强调钟声的高远和超脱。“气味”通常指世间的气息,此处指世俗的喜怒哀乐。“远出鼻根表”意即钟声远远超越了人的感觉器官所能达到的范围,直接作用于人的心性或灵魂。
过院几人闻,心清方了了。
“过院”表示钟声传播到寺庙各个角落。“几人闻”则表明许多人听到这钟声,并被其感动。“心清方了了”则是指听到钟声后,那些能够达到心灵深处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钟声所传达的意境和哲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钟声的特点以及它所产生的影响来表达作者对佛教思想的理解。首句“一缕若无烟”,描绘了这缕钟声的轻柔和高远,仿佛它没有烟火的污染,纯净而神圣。第二句“劫火岂能烧,慈云自相绕”,表达了作者对战争与动乱的看法,认为这些都无法破坏这缕钟声。第三句“不从气味入,远出鼻根表”进一步强调了钟声的超脱和超越世俗的境界,它的存在超越了感官所能感知的范围。第四句“过院几人闻,心清方了了”则是说只有当人们的内心达到了清明的境界时,才能真正领会这缕钟声的意义和价值。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钟声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于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越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