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三神山,乃在六鳌背。
任公一举钓,失水翻成脍。
谁知尔虾䱉,乃在蹄涔内。
鄙夫营七尺,达士期方外。

古思边

不识三神山,乃在六鳌背。任公一举钓,失水翻成脍。谁知尔虾䱉,乃在蹄涔内。鄙夫营七尺,达士期方外。

译文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宋登春的作品,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首句“不识三神山,乃在六鳌背”,通过描绘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和瀛洲,引出了对遥远故乡的想象与向往。诗中的“鳌”指的是巨大的海龟,常被视为大海的守护者。而“乃在六鳌背”则暗示着这些传说中的仙山就隐藏在大海之中。

接下来的“任公一举钓,失水翻成脍”,借用了《庄子·外物》中的典故,描述了一位钓鱼人不慎失手将鱼饵投入水中,导致鱼儿因钩子而受到惊吓,最终变成一道美味佳肴的情景。这里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结合起来,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悲凉之感。

第三句“谁知尔虾䱉,乃在蹄涔内”,则是运用了《列子·黄帝》中的“虾䱉”一词,形容那些微小而又顽强的生命。这里的“虾䱉”并非真正的虾,而是用来形容那些微小但坚韧不拔的事物。而“乃在蹄涔内”则是指这些小生命被置于狭小的空间里,无法自由地生活。这一比喻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哲理。

末句“鄙夫营七尺,达士期方外”,则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它表达了对于世俗生活的不满和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这里的“鄙夫”指的是平凡的人,而“达士”则是指那些追求精神境界的人。“七尺”通常指人的身高,而“期方外”则是指期望超越世俗,达到一种更为高尚的境界。这一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于现实的不满,也透露出他对更高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无论是对神话传说的引用,还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都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同时,诗人通过对现实生活与理想境界的对比,表达了对于更高生活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宋登春的《古思边》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想象力的诗歌。它不仅通过神话传说和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还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对于更高层次生活境界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