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同荷帝,四海久销兵。
夷虏终荒服,东南旧翰屏。
甄陶真宰事,桑土腐儒情。
近喜蠲祖诏,恩波及耨耕。
【注释】
普天同:普天下。荷:承担。帝:皇帝,天子。销兵:指停止战争。夷虏:指少数民族的首领。终:到底,最后。东南旧翰屏:东南是中原地区,翰屏比喻中原地区为屏障。甄陶真宰事:选拔和任用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桑土腐儒情:指儒家思想。近喜蠲祖诏:近来很高兴地免除了祖先的诏令。恩波及:恩泽如同水波般流传。耨耕:除田中的杂草,耘田。
【赏析】
《自瀛德趋东昌道中杂言八首》是明代诗人唐顺之创作的一组七言古诗。此诗写作者在赴东昌途中,对时局、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感想,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时的思想感情。全诗以“普天”领起,写天下太平无事,接着写四海久止战争,最后写东南成为北方屏障,中原成为四方诸侯的藩篱,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定繁荣的祝愿。
开头两句写天下太平,四海无事。普天,即整个天下。“同”字有“共同承担”的意思。“荷”是承受、担当的意思。这一句说,普天之下都承受着皇帝陛下的圣明领导,国家太平无事,人民安居乐业。“四海”,这里指全国。“久销”即长久停战。“兵”就是武器,这里指战争。这一句说,天下已经很久没有战争,可以安享和平安宁的生活。
中间两句写边远少数民族归服于朝廷,中原地区作为北方的屏障,南方则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因此中原地区也自然成了华夏民族的屏障。“夷虏”指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荒服”指他们所居住的地方。“终”字在这里的意思是“始终”,“荒服”,即一直未被征服之地。“东南”指中原地区,因为中原地处东南,所以称“东南”。这一句说,这些少数民族的首领终于归服于朝廷了,中原地区又重新成为华夏民族的屏障。
下面两句写中原地区人才辈出,为国家选拔和任用贤能之人治理国家,儒家学派思想得以发扬光大。“甄陶”、“桑土”都是孔子的弟子曾参的字。“真宰”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号。《庄子·逍遥游》:“圣人无名,大皆然,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里用“真宰”、“贤臣”来概括那些能够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贤人。“桑土”是指儒家学派,儒家思想认为要使社会安定繁荣,必须选贤任能,使贤人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发挥才干的机会。这一句说,中原地区像桑树一样生长着许多贤才,这些人能够辅佐君王、治理国家,使国家长治久安。
最后两句写朝廷解除了许多烦琐的公文命令,农民们开始安心耕种了。“蠲”通“除”,意思是免除,解除。“祖诏”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耨耕”指锄草、除草,是农事活动之一,这里借代耕作。这一句说,朝廷最近免除了许多繁文缛节,使得农民能够安心地从事耕作了。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赴东昌途中,对时局、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感想,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时的思想感情。全诗以“普天”领起,写天下太平,四海无事。接着写边疆少数民族归服于朝廷,中原地区成为北方屏障,南方则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因此中原地区也自然成了华夏民族的屏障。然后写中原地区人才辈出,为国家选拔和任用贤能之人治理国家,儒家学派思想得以发扬光大。最后写朝廷解除了许多烦琐的文件命令,农民们开始安心从事耕作。全诗语言平易流畅,结构严谨,意境开阔而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