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今宵除已尽,明朝五十一相依。
年逾尼父未知命,老过蘧翁曾悟非。
世事无凭惭我拙,文章何益壮心违。
酒杯且莫浮椒柏,辛苦平生岂细微。

【注释】

己酉:指唐僖宗中和三年,即公元883年。除夕: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又称岁除夜、大年三十夜、大年夜等。

五十今宵除已尽,明年五十一相依:五十岁的人今夜要除掉一年的旧岁,来迎接新年的到来;明天就是满五十一岁。

尼父:孔子(字仲尼),古代儒家尊称其为“尼父”,故亦称孔子为“尼父”。

蘧翁:蘧伯玉,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学生。“蘧”通“渠”,“蘧翁”即“渠叟”。曾悟非:蘧伯玉曾说过:“人死而物化,能不谓之大哀乎?”(见《庄子·外物》)意思是说,人死了以后,他的身体也化为尘土,还有什么可悲哀的呢?

世事无凭惭我拙:世上没有凭据证明我是个笨拙之人。

文章何益壮心违:文章有什么用处呢?我的豪情壮志被文辞所阻。

酒杯且莫浮椒柏:酒不要喝醉,因为椒柏是驱邪避疫之物。

辛苦平生岂细微:辛苦一生,岂能说微不足道?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883年(唐僖宗中和三年初春)除夕之夜。诗人自五十一岁的除夕起,感慨人生易老,时光荏苒,于是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叹及对自己才华的自负。全诗感情真挚,语言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首联“五十今宵除已尽,明朝五十一相依。”写诗人五十八岁的今夜除去了一年的旧岁,明天便是五十九岁。“相依”指夫妻或情侣在一起。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慨。诗人以自己五十八岁的除夕之夜为起点,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感慨岁月流逝,时光荏苒,人生易老。这种感慨并非出于消极厌世,而是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颔联“年逾尼父未知命,老过蘧翁曾悟非。”诗人用孔子和蘧伯玉两位古人来比喻自己。孔子(字仲尼)是古代儒家的圣人,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理,探索人生的意义。而蘧伯玉是孔子的学生,他曾感慨地说:“人死而物化,能不谓之大哀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死后,他的身体也就化为尘土,还有什么可悲哀的呢?诗人借用这句话来形容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但仍然无法摆脱人生的无常和痛苦。同时,他也用这句名言来表达自己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和探索。

颈联“世事无凭惭我拙,文章何益壮心违。”诗人感叹世事无常,无法凭借文辞来证明自己的聪明才智。他认为,文辞虽然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但是却不能改变人生的无常和痛苦。同时,他也认为,文章并没有用处,只能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这里的“文章”指的是写作或文学创作。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文辞的轻视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尾联“酒杯且莫浮椒柏,辛苦平生岂细微。”诗人劝诫人们不要沉迷于酒杯之中,因为酒精会让人迷失自我。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珍惜自己辛苦一生的成果,不要因为一时的享乐而忽视了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这里的“辛苦平生”指的是作者一生的辛勤工作和努力付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价值的坚守。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五十岁生日之夜的描述,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以及对文辞的轻视和对生活的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