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荒原雪欲残,穷民无计扫凝寒。
置锥无地周田坏,潦水滔天舜帝难。
囷簏已空犹菜色,簸扬何日足饥餐。
散金不解书生策,徒向陈红发浩叹。
古诗文网为您提供以下内容:
渺渺荒原雪欲残,穷民无计扫凝寒。
置锥无地周田坏,潦水滔天舜帝难。
囷簏已空犹菜色,簸扬何日足饥餐。
散金不解书生策,徒向陈红发浩叹。
注释:
-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赵完璧的作品,名为《道见饥民扫拾草子》。
- “渺渺荒原”描绘了荒凉的原野景象,大雪即将结束,但大地依然寒冷。
- 诗句“穷民无计扫凝寒”表达了因贫困而无力购买食物的农民的无奈。
- “置锥无地周田坏”意味着田地被洪水冲毁,连一根小锥子也无法立稳。
- “潦水滔天舜帝难”反映了由于洪水泛滥,连古代贤君舜帝都感到束手无策。
- “囷簏已空犹菜色”描绘了因饥饿而面容枯黄的场景,表明饥饿已经影响到了人的健康。
- “簸扬何日足饥餐”表达了对未来食物来源的渴望和对当前困境的无奈。
- “散金不解书生策”意味着即使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只能叹息自己的无力。
- 最后两句“徒向陈红发浩叹”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悲哀,只有叹息而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社会现实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一幅因自然灾害和贫困而引发的社会图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同情。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生存困境,以及社会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