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长川入望平,烟开渺渺澹虚清。
翔鸥飞鹭茫如失,落絮游丝迥未明。
极目晴光霜练净,迫人寒色玉尘轻。
悠然太素还千古,一幅齐纨画未成。
【解析】
此诗写于诗人任成都县令时,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全诗描写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景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首联“万顷长川入望平,烟开渺渺澹虚清。”意思是:万顷长的河面在远处变得平坦,烟云散开显得十分空旷。“万顷”形容江水浩大无边,“长川”即长江,“万顷长川”指长江万里滔滔。“平”,平坦,开阔。“烟”指云雾。“渺”指辽阔、广阔。“漫”指无边无际。“澹虚清”指水面波光粼粼,清澈透明。“烟开”指云开雾散,阳光照射到江面上。“渺渺”指辽阔无边。“澹”指平静。
颔联“翔鸥飞鹭茫如失,落絮游丝迥未明。”意思是:翱翔的鸥鸟和飞翔的鹭鸶在茫茫的天际中若隐若现,飘洒的柳絮和纷乱的小草在远山之间也看不清楚。“翔”本义是鸟飞翔,这里用作动词,意指飞。“鹭鸶”是一种鸟类,体形像鹭,腿短而脚高,羽毛洁白。“翔鸥”“飞鹭”都是鸟,这里指代诗人眼中的鸟儿。“茫如失”意为模糊不清。“落絮”指飘落的柳絮。“游丝”指飘飞的蛛丝。“迥”指遥远、遥远的样子。
颈联“极目晴光霜练净,迫人寒色玉尘轻。”意思是:放眼望去晴朗的阳光像冰晶一样晶莹透亮,令人感到寒冷的空气仿佛是玉石般细腻轻柔。“霜练”指像霜一样的白练。“迫人”指让人感觉寒冷。“寒色”指寒气。“玉尘轻”指像玉一样细腻轻柔的空气。“玉尘”,比喻细如粉末的尘埃。此处用玉来比喻空气,突出了空气之纯净。
尾联“悠然太素还千古,一幅齐纨画未成。”意思是:那恬淡无为的宇宙之气又回到了千年以前,而一幅画还未完成呢。“太素”指自然的元气,也指天地间最原始的物质状态。《庄子·刻意》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文心雕龙·原道》说:“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状。此盖道之文也。”可见太素就是道。“齐纨”指白色丝织品,古人以白色丝织品作画,称为“齐纨”,所以“一幅齐纨”指的是一幅白色的丝织画。“未成”指还没有完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江景。前四句描写江水、江雾、江风、江光、江色;后四句描写江中的鸥鸟、鹭鸶、游丝、落絮。全诗意境清新幽雅,格调闲适飘逸。
首联“万顷长川入望平,烟开渺渺澹虚清。”意思是:万顷长的河水在远方变得平坦,烟雾散开显得十分空旷。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江景时所见的景象:江水万顷,浩瀚无垠,在远处变得平坦起来,而天空的烟雾则弥漫开来,使整个江面显得空荡荡的,一片空旷之感。这两句通过描绘江水的宽阔和烟雾的消散,营造出一种宁静、空旷的感觉。这种感觉与诗人内心的宁静、豁达相呼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韵味。
颔联“翔鸥飞鹭茫如失,落絮游丝迥未明。”意思是:翱翔的鸥鸟和飞翔的鹭鸶在茫茫的天际中若隐若现,飘洒的柳絮和纷乱的小草在远山之间也看不清楚。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江景的美丽和宁静。鸥鸟和鹭鸶在天空中飞翔,它们的身影虽然模糊不清,但却给诗人带来了一种自由的感觉。而飘洒的柳絮和小草则在远山之间飘荡不定,给诗人带来了一种朦胧的感觉。这两句通过对鸥鸟、鹭鸶和柳絮、小草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和谐的画面。
颈联“极目晴光霜练净,迫人寒色玉尘轻。”意思是:放眼望去晴朗的阳光像冰晶一样晶莹透亮,令人感到寒冷的空气仿佛是玉石般细腻轻柔。这两句继续描绘了江景的美丽和宁静。晴朗的阳光照耀在江面上,使得江水显得更加洁净透明,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寒气,却又如同玉石般细腻轻柔。这种天气给人的感觉既清新又宁静。这两句通过描绘阳光、江水和空气的变化,展现了一种和谐的画面。
尾联“悠然太素还千古,一幅齐纨画未成。”意思是:那恬淡无为的宇宙之气又回到了千年以前,而一幅画还未完成呢。这两句作为全诗的结尾,总结了前面所描绘的景象和感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两句通过对太素、一幅齐纨画等意象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心中那份宁静、豁达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江景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内心那种宁静、豁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