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回廊月正明,菩提相见悟三生。
法云真际醒尘眼,宝树清阴慰客情。
一壑泉鸣惊卓锡,半天风下质飞旌。
金绳梦想开迷境,此日相从憩化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绝。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书能仁寺上人壁间”: 在能仁寺的墙上写下了这首诗。
“十二回廊月正明”: 在回廊里,月光正好明亮。这里可能指的是寺庙中曲折回环的走廊。
“菩提相见悟三生”: 在这里与菩提树相会,领悟了前世今生的真理。菩提树常被视为智慧和觉悟的象征。
“法云真际醒尘眼”: 佛法如云般纯净,使人的心灵得以觉醒,摆脱世俗的困扰。
“宝树清阴慰客情”: 宝树的阴凉给人以安慰,使远来的客人感到舒适。这里的宝树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圣树,象征着清净和宁静。
“一壑泉鸣惊卓锡”: 山谷中泉水的声音让人吃惊,仿佛看到和尚放下锡杖,准备施食给饥饿的众生。卓锡是指僧人放下锡杖,这是出家人的一种标志。
“半天风下质飞旌”: 天上的风带动了旌旗飘动,这可能是因为风吹动了寺庙中的幡旗。
“金绳梦想开迷境”: 通过梦境,解开了心中迷惑的绳索。金绳可能是指佛教中的戒律或修行的线索。
“此日相从憩化城”: 今天有幸与大家相聚,在这座化城中休息。这里的化城可能是指佛教中净土的象征,即理想的世界。
李白的《书能仁寺上人壁间》表达了他在寺庙中与上人相见、感悟佛法、体验禅意生活的愉快经历。这首诗展现了他对佛法的信仰和对修行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