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霙万里逐风回,漠漠穷阴冷不开。
野水冰连龙甲去,海山碧浸玉壶来。
八荒旋作残年瑞,三尺仍馀浩劫灰。
独倚老松醒醉眼,平原不辨楚王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下面是逐句释义:
- 瑶霙万里逐风回,漠漠穷阴冷不开。
- “瑶霙”是雪花的雅称,”万里”形容雪覆盖的范围之广,”逐风回”指雪花随风飘荡的样子。”漠漠”意为朦胧、无边无际,”穷阴”指极冷的天气,”冷不开”则形容寒气逼人,无法消散。
- 野水冰连龙甲去,海山碧浸玉壶来。
- “龙甲”指的是蛇的鳞甲,这里比喻冰雪,”碧浸”形容水面像碧玉一样清澈。”玉壶”是古代用来盛酒或水的一种玉制器具,这里比喻清澈的水面。
- 八荒旋作残年瑞,三尺仍馀浩劫灰。
- “八荒”泛指整个世界,”残年”指的是晚年或者末年,”瑞”是指吉祥之物,”浩劫”指灾难。”尺”在这里是一个量词,”三尺”可能指的是一种乐器,如古琴。
- 独倚老松醒醉眼,平原不辨楚王台。
- “独倚”表示独自一人,”老松”可能是作者所依靠的对象,”醒醉眼”形容作者在寒冷中清醒,又因为醉酒而感到迷离不清。”楚王台”指的是楚霸王项羽的行宫,”平原不辨楚王台”意味着在广阔的平原上,楚王的行宫显得渺小,无法辨识。
译文:
瑶霙飘飘万里逐风回,茫茫一片寒意透心间。
野外水流如龙甲般结冰,山色碧绿倒映着玉壶杯边。
世间万物都似残年的吉祥物,三尺高的琴声余音绕梁。
独自倚靠着老松树清醒又迷醉,辽阔的原野上楚霸王的行宫已不见。
赏析:
《雪中偶书》是一首描绘雪景的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雪中的景象描绘得生动形象。首联“瑶霙万里逐风回,漠漠穷阴冷不开”描写了大雪纷飞,覆盖大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颔联“野水冰连龙甲去,海山碧浸玉壶来”则通过比喻和想象,将雪与自然界的景物相结合,展现了雪后的宁静和美丽。颈联“八荒旋作残年瑞,三尺仍馀浩劫灰”进一步描绘了雪景中的祥瑞之气,以及历史的浩劫之感。尾联“独倚老松醒醉眼,平原不辨楚王台”则通过孤独的身影和历史遗迹的对比,传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