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多豪杰,悲歌不暇裁。
素知黄祖性,敢恃祢衡才。
酒尽月将落,烛残风又来。
下阶成独步,惆怅一兴哀。
诗句释义
1 燕赵多豪杰: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河北和山东地区,这两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英勇豪迈的豪杰。
- 悲歌不暇裁:形容在饮酒作乐之际,人们往往因情感激动而无法自持,歌声激昂到连歌词都来不及裁剪,即表达出一种激昂的情绪。
- 素知黄祖性:黄祖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军阀,此处提到“素知”,表示对黄祖性格的了解。
- 敢恃祢衡才:祢衡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人,才华横溢,敢于以自己的文采来挑战权威。这里用“敢恃”表明了作者与祢衡一样,有勇气展现自己真正的才能。
- 酒尽月将落:描述时间流逝的情景,酒喝完后月亮即将落下,象征着欢乐时光的结束。
- 烛残风又来:蜡烛已经烧尽,风又吹来了,表达了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情感。
- 下阶成独步:在台阶下独自行走,形容独自一人,无人相伴。
- 惆怅一兴哀:感到悲伤,因为兴致勃勃的事情最终没能实现,感到遗憾和悲哀。
译文
燕赵地区英才辈出,我在这里与各位朋友举杯畅饮,歌声激昂却来不及裁剪。我知道黄祖的性格,所以我敢于倚仗着我的才气。当酒杯中的酒喝完时,月亮也快要落山了,蜡烛也烧完了,风吹来了。我在台阶下独自前行,心中充满了悲伤,因为我原本满怀兴致的事情最终没有实现,感到无比的哀伤。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燕赵地区的英雄豪杰、黄祖的性格、自己与众人的饮酒作乐以及独自行走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豪放不羁、自信而又有些孤傲的个性。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现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既热情洋溢又不失冷静理智的一面。诗中的“酒尽”、“灯残”等细节描绘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整体上,这首诗既有豪放的气概,又有深沉的情感,展示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诗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