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君家景趣幽,东轩竹石映清流。
万竿苍玉松煤润,一块玄精墨沉浮。
舜世移根从嶰谷,禹时充贡自青州。
虚心尽日当窗立,重质何年此地留。
十载子孙多似箦,三春苔藓滑如油。
月中风舞颠鸾尾,岁晚霜凝睡虎头。
借看屡招坡老辈,拜呼频见米公俦。
声敲环佩星芒夜,骨露琼瑶鹤梦秋。
席地醉眠怜翡翠,引瓶磨洗厌蜗牛。
谩期别墅开三径,誓向平泉占一丘。
挑笋旋烧供茗碗,束薪烂煮对吟瓯。
明当直造林深处,镌刻新诗记胜游。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一首五绝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闻说君家景趣幽,东轩竹石映清流。 - 这首诗的首句提到了”闻说君家”,意味着这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歌。”景趣幽”表明了诗人想要表达的主题是宁静、幽雅的生活。”东轩竹石”则是具体的描写对象,即在东边的屋子(轩)里,竹子和石头(竹石)被描绘得如画一般美丽。
  2. 万竿苍玉松煤润,一块玄精墨沉浮。 - 这是对东轩竹石的具体描写,诗人用”苍玉”形容竹叶的颜色,用”玄精”来形容墨水的状态,表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修为和高超的绘画技巧。
  3. 舜世移根从嶰谷,禹时充贡自青州。 - 这里描述了竹子的历史渊源,据说它源自舜帝时代,后来被移植到嶰谷;到了夏禹时期,这种竹子成为了贡品,被送往青州。
  4. 虚心尽日当窗立,重质何年此地留。 -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竹子的敬仰之情,他希望自己能像竹子一样,虚心坚韧,即使终日屹立不倒。同时,他也希望能在这个地方留下自己的足迹。
  5. 十载子孙多似箦,三春苔藓滑如油。 - 这句话通过对比,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生长速度和苔藓的生长情况。”十载”是指十年的时间,而”十载子孙多似箦”则表示这些竹子已经长成了茂密的竹林,甚至形成了厚厚的草垫。”三春”是三个季节,而”三春苔藓滑如油”则描绘了这些苔藓在春天生长得非常茂盛,甚至让人感到滑腻。
  6. 月中风舞颠鸾尾,岁晚霜凝睡虎头。 - 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月亮中的风比作在舞蹈的凤凰尾巴,将岁末的霜比作凝结在老虎头上的冰凌。这些生动的画面使得竹子的形象更加鲜活。
  7. 借看屡招坡老辈,拜呼频见米公俦。 - 这里的”坡老辈”和”米公俦”指的是古代文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与他们的交往频繁,他们经常来拜访他。这也反映了诗人与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8. 声敲环佩星芒夜,骨露琼瑶鹤梦秋。 - 诗人在这里描绘了自己夜晚饮酒的场景。他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他的诗句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的追求。
  9. 席地醉眠怜翡翠,引瓶磨洗厌蜗牛。 - 这里的”席地醉眠”和”引瓶磨洗”都是诗人生活中的乐趣之一。他喜欢在草地上睡觉,欣赏美丽的风景;他喜欢用瓶子磨洗食物,享受美食的乐趣。这些细节都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10. 谩期别墅开三径,誓向平泉占一丘。 -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志向。他希望有一天能够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别墅,那里可以有三条小径通往不同的方向,也可以在那里静静地思考人生。他还发誓要在平泉(一处地名)占据一片土地,作为自己隐居的地方。
  11. 挑笋旋烧供茗碗,束薪烂煮对吟瓯。 - 诗人在这里描绘了自己烹饪美食的场景。他挑选新鲜的竹笋,然后将其烹煮成美味佳肴供人享用;他还用柴火来煮茶,与朋友们一起品尝这美味佳肴。这样的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诗意。
  12. 明当直造林深处,镌刻新诗记胜游。 -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他打算在山林深处建造一座别墅,在那里安家落户,过一种隐逸的生活。他还决定在那里刻下新诗,记录下这段美好的旅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