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叶何青青,萱花何盈盈。花繁识土沃,叶盛由根萌。
霜台有客双瞳清,爱花惟恐花飘零。花前歌舞花下行,绣衣光与花争明。
我对花忘忧,花向我欲语。我心见花即欢乐,花亦相迎共相与。
白日迟迟行,流年迟迟过。春归花若老,我心将奈何。
但愿此花长在目,老不迁官心亦足。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分析:

第一句:“萱叶何青青,萱花何盈盈。”
这句诗描绘了萱草(即忘忧草)的叶子是多么的青翠,花朵又是多么的鲜艳。萱草的花语是遗忘悲伤,象征着希望和美好,所以这里的“青青”和“盈盈”都是美好的象征。

第二句:“花繁识土沃,叶盛由根萌。”
这句话表达了萱草花朵繁茂是因为土壤肥沃,叶子茂盛是因为根部茁壮生长。这里通过萱草的生长状态,寓意人应该像花一样,扎根于深厚的土壤,才能茁壮成长。

第三句:“霜台有客双瞳清,爱花惟恐花飘零。”
霜台指的是高远的天空或高处的台榭,有客人在这里眺望。诗人在霜台上看到两位客人,他们的目光清澈如双瞳。他们非常喜爱这朵花,但又担心它会被风吹走,变得不再美丽。这里的“霜台”和“双瞳”都带有一种高远、清澈的气质。

第四句:“花前歌舞花下行,绣衣光与花争明。”
这句话描述了一种美丽的场景:在花儿盛开的树下,有人们在欢歌跳舞,他们的服饰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与花朵争艳。这里的“绣衣”和“光与花争明”都展现了一种热闹而美好的氛围。

第五句:“我对花忘忧,花向我欲语。”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花朵之间的默契和情感交流。诗人因为忘记了忧愁,而花朵也似乎在向他倾诉。这里的“忘忧”和“欲语”都带有一种温馨、亲切的感觉。

第六句:“我心见花即欢乐,花亦相迎共相与。”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与花朵之间的喜悦之情。当诗人看到花朵时,就能感受到欢乐;而花朵也以它们的美丽迎接诗人,让诗人感受到它们的陪伴。这里的“欢乐”和“相迎共相与”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七句:“白日迟迟行,流年迟迟过。”
这句诗描绘了时间的流逝。白日慢慢移动,岁月也在慢慢过去。这里的“迟迟”都给人一种缓慢、宁静的感觉。

第八句:“春归花若老,我心将奈何。”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花朵消逝的担忧。当春天过去,花朵凋谢,诗人会感到无奈。这里的“春归花若老”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第九句:“但愿此花长在目,老不迁官心亦足。”
最后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满足。他希望这朵花永远留在他的眼前,即使岁月流转,他也感到心满意足。这里的“长在目”形象地描绘了事物的美好和持久。

这首诗通过对萱草(忘忧草)和花朵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珍惜,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要珍惜现在,享受生活的美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