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南城外二里许,一水遥遥是须浦。浦旁有地名墩头,原是前人一抔土。
旧时土墩今已平,乡民尚唤墩头名。何年创作尼僧院,近日攻开长夜城。
城中主翁愁见日,露出城门一方石。大书深刻数十行,爵里姓名明且白。
世家云是衢州人,托体此邦依所亲。谁道历年才二百,桑田变海海扬尘。
君不见南渡诸君何失德,山陵尽付杨家贼。三泉机弩亦徒然,读罢志文三太息。
【注释】
①吊:凭吊,凭吊古迹。江公:指宋名臣江万里(靖州通守)。墓:坟墓。
②昆南城:今湖南省芷江城。城外二里许:即距城约二里处。须浦:地名,位于今湖南芷江县西南。
③墩头:地名,在今湖南芷江县东南四十里的长坪乡。原是前人一抔土: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说明墩头是古人留下的一片荒地。
④何年创作尼僧院:据《一统志》记载,元至元年间(1264—1294)曾建尼僧院于墩头,后毁于兵乱,故云“创作”。近日攻开长夜城:即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曾开凿长夜洞以泄洪,故云“攻开”。
⑤城中主翁:指当时主持政务的人。日:太阳。露出城门一方石:指有一块巨石露出在城门之上。大书深刻数十行,爵里姓名明且白:指在这块巨石上刻着江万里的名字和他的爵位、籍贯等。
⑥世家云是衢州人,托体此邦依所亲:据《一统志》记载,江万里本系浙江江山人,后因避讳而改为“衢”姓。他长期在江西任职,死后葬于衢州,后人因此称他是衢州人。
⑦谁道历年才二百:据《一统志》,江万里生于1248年,卒于1328年,享年70岁。所以他说历时才两百年。桑田变海:比喻世事变幻莫测。海扬尘:指世事变化无常。
⑧君不见南渡诸君何失德?山陵尽付杨家贼:据《宋史·高宗纪》,绍兴三十二年(1162)金军攻破临安,宋高宗赵构和宋宗室被俘北去,这就是所谓的“南渡”。后来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苟且偷安。到了1276年,元朝灭了南宋,南宋皇帝被俘北去。这里的杨家贼指的是金国将领杨业的儿子杨宗保。
⑨三泉机弩亦徒然:据《一统志》记载,杨宗保曾用机弩射伤金将韩昌祚,但后来却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读罢志文三太息:指读了杨宗保的事迹,不禁感慨万分。三太息:三次感叹。
【赏析】
这是一首凭吊宋代名臣江万里墓地的诗,全诗采用倒叙的方式,先写墓地,次写墓地上的石头和墓碑,然后叙述其生平及历史变迁情况,最后抒发对历史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于历史变迁的无奈。
首联写墓地位置,“昆南城外二里许,一水遥遥是须浦。”昆南城外二里许就是离城约二里的须浦。须浦是一条小河,发源于湘西雪峰山麓,流经芷江县城东面注入沅江。“浦旁有地名墩头”,在须浦边上有一个叫做墩头的地名。“原是前人一抔土”,原来这个地方是古人留下的一片荒地。这两句为全诗定下了凭吊的主题,也引出了下文的叙述。
颔联写“旧时土墩今已平”,接着又写“乡民尚唤墩头名”,“何年创作尼僧院,近日攻开长夜城。”这两句分别交代了墩头地名的由来,并进一步介绍了它的变迁情况。第一联交代了墓地的具体位置,第二联交代了墓地的历史变迁。
颈联写“城中主翁愁见日”,接下来又写“露出城门一方石”。“大书深刻数十行,爵里姓名明且白。”这几句主要描写了墓碑的内容。这两句既交代了碑文的内容,也为后面对江万里的赞颂做了铺垫。
尾联写了“世家云是衢州人”、“君不见南渡诸君何失德?”这两句主要是写江万里的来历和他南渡后的命运,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最后两句“三泉机弩亦徒然,读罢志文三太息”,则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此诗通过凭吊古代英雄豪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