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藻门前晓角残,月斜干鹊露华漙。
金舆欲动宣宫使,银锁初开拥侍官。
辽左羽书东海沸,秦京烽火陇云寒。
汉庭何日无封事,不许书生策治安。
【注释】
鱼藻:古代宫门两旁有鱼形的藻井,所以这里借指宫门。
干(gān)鹊:即喜鹊,报喜之鸟。
漙(tú):露珠。
金舆:帝王的车辇,喻皇帝。
宣宫使:传达圣旨的使者。
银锁:皇宫的门禁。
辽左:指辽国边境地区。
东海、秦京、陇云:分别指东海、秦国和陇西地区,泛指边疆地区。
汉庭:皇宫内庭。
封事:密奏,即密封上奏的事,指朝廷的机密事务。
【译文】
鱼藻门前晓角声渐残,月斜照映着喜鹊沾满露珠。
皇帝要出行宣召宫中使者,城门刚刚开启就拥来侍从官们。
辽国边界传来军情急报,秦京烽火映照陇西边地寒。
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解除朝堂上密奏,不许书生为朝廷献策安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谕诗,作者在这首诗中对唐玄宗欲行幸蜀道的举措提出了批评。
诗的前两联写景抒情。首联“鱼藻门前晓角残,月斜干鹊露漙”两句,写鱼藻门前晓钟声响过之后,月已西斜,干鹊沾满了露水。这是写天刚放亮时的情景。“鱼藻门”,据《旧唐书.李林甫传》载,唐玄宗曾于此门听政;“晓角残”,指晓钟已响,但还未到正点。这两句看似描写了一幅清幽宁静的晨景图,其实暗含讽刺之意。玄宗虽身居紫宸城,却常常出外游玩,不把政事放在心上,而将政事交给宦官去办。这两句诗表面写景,实际是暗示诗人希望玄宗早些返回宫内处理政事。第二句用一“残”字,更显出玄宗的游幸无度,也暗含着诗人对朝政的忧虑。
颔联“金舆欲动宣宫使,银锁初开拥侍官”两句,写玄宗欲出外巡游之事。“金舆”、“银锁”都是形容车驾华美豪华,喻指皇帝出游用的御车。“宣宫使”、“拥侍官”都是宦官,指负责传达圣旨的太监与随从的太监。这句说皇帝的车驾已准备就绪,宣召的太监和随从的太监都到了,说明皇帝即将出外巡视。
颈联“辽左羽书东海沸,秦京烽火陇云寒”,写边塞战事紧急。“辽左”指东北方的契丹族地区,“秦京”指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东海”“陇西”则泛指整个边疆地区。这句写边关战事紧张,烽烟四起,一片动荡不安的景象,同时反映了诗人对边防将士的关心之情。
尾联“汉庭何日无封事?不许书生策治安。”这两句写诗人的忧虑之情,希望朝廷能早日平息战乱,恢复安定的局面。“汉庭”,指宫廷内部的政治问题;“封事”,即密奏,指朝廷的重要机密事务;“策治安”,指为国家治理好天下大业。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朝廷的纷争,平定边疆的战争呢?为什么不能任用那些善于治国安邦的人才?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议论为主,夹杂景物描写,既写出了自己对朝政的忧虑之情,又表达了自己渴望国家安定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