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十四年,秋七月甲午,皇帝提大兵,亲行讨北虏。
其晨日旁气,中黑外如火。北风转旗脚,猎猎不停舞。
此行为宗社,仓卒出未预。虏人方恃骄,况复值秋暑。
文臣虽表留,奏上不蒙可。留之恨不力,苟力必中阻。
小臣从百官,拜送伏道左。悬绝不得言,徒有泪如雨。
前驱至榆河,营垒乱旗橹。后队复踉跄,不复辨什伍。
挽车避泥潦,前后相接轲。裸身走中道,车驾从傍过。
纷纭无纪律,将臣殊莽卤。既蹈不测渊,可不严为矩。
忆昔虏单弱,款附来塞下。岁贡马万疋,未敢设钩距。
皇眷来意勤,赏赍特过厚。一时失防隙,遂得肆强圉。
毡衣易龙锦,皮帽变珠朵。束腰金匾绦,编贝五色缕。
玉剑悬辘轳,雕弓插文笴。黄沙白草间,金银耀樽俎。
鞍鞯画麒麟,旌旗绣飞虎。供具与乐器,事事无不有。

【注释】:

  1. 送驾北征:皇帝亲自出征,讨伐北方的少数民族。
  2.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
  3. 秋七月甲午:秋季七月初四日。
  4. 日旁气:太阳周围的气体,指太阳。
  5. 中黑外如火:太阳中间是黑色的,外面像火焰一样红。
  6. 北风转旗脚:北方的风吹动旗帜,使其飘扬。
  7. 仓卒出未预:仓促地出兵而没有预先准备好。
  8. 虏人方恃骄:北方的人正倚仗他们的骄傲。
  9. 况复值秋暑:何况又遇到了秋天的酷热天气。
  10. 文臣虽表留:文官们虽然上奏请求留下,但皇帝没有批准。
  11. 不蒙可:没有被接受。
  12. 留之恨不力:留下他(文臣)我很遗憾,因为我知道他的力量不足。
  13. 苟力必中阻:如果(我)有力量,一定会成功。
  14. 小臣从百官:一个小臣随从文武百官。
  15. 拜送伏道左:在道路左边向皇上行礼并送别。
  16. 悬绝不得言:他们(大臣)之间断绝了联系,无法交谈。
  17. 徒有泪如雨:只能默默地流泪。
  18. 前驱至榆河:前面的士兵到达榆河。
  19. 营垒乱旗橹:军营里的旗帜杂乱无序。
  20. 后队复踉跄:后队的士兵又迷失方向。
  21. 挽车避泥潦:拉车上躲避泥泞的水坑。
  22. 前后相接轲:前后士兵接连不断地掉入泥潭。
  23. 将臣殊莽卤:将领和士兵都很混乱,缺乏纪律。
  24. 既蹈不测渊:已经陷入了不可预测的境地。
  25. 故虏单弱,款附来塞下:原来北方的人很弱小,所以向边疆进贡。
  26. 岁贡马万疋:每年进贡一万匹马。
  27. 未敢设钩距:不敢使用诡计。
  28. 皇眷来意勤:皇帝对(此事)非常关心。
  29. 赏赍特过厚:赏赐特别丰厚。
  30. 一时失防隙:由于一时疏忽而失去了防范的机会。
  31. 遂得肆强圉:因此能够肆意扩张势力。
  32. 毡衣易龙锦:把毡衣换成了华丽的锦绣衣服。
  33. 皮帽变珠朵:把皮帽换成了珠宝帽子。
  34. 束腰金匾绦:束腰的丝带是用金子做的。
  35. 编贝五色缕:腰带是用五彩贝壳编织的。
  36. 玉剑悬辘轳:悬挂着玉制的剑柄。
  37. 雕弓插文笴:插着雕花的弓袋。
  38. 黄沙白草间:在黄色和白色的沙子、草丛中。
  39. 金银耀樽俎:用金银装饰的餐具和盘子。
  40. 鞍鞯画麒麟:鞍子上有画着麒麟图案的装饰。
  41. 旌旗绣飞虎:旌旗上刺绣着飞翔的虎图腾。
  42. 供具与乐器:各种供应的物品和乐器。
  43. 玉剑悬辘轳:悬挂着玉石剑柄的辘轳。
  44. 雕弓插文笴:插着雕花的弓袋。
  45. 黄沙白草间:在黄色和白色的沙子、草丛中。
  46. 金银耀樽俎:用金银装饰的餐具和盘子。
  47. 鞍鞯画麒麟:鞍子上有画着麒麟图案的装饰。
  48. 旌旗绣飞虎:旌旗上刺绣着飞翔的虎图腾。
  49. 供具与乐器:各种供应的物品和乐器。
  50. 玉剑悬辘轳:悬挂着玉石剑柄的辘轳。
  51. 雕弓插文笴:插着雕花的弓袋。
  52. 黄沙白草间:在黄色和白色的沙子、草丛中。
  53. 金银耀樽俎:用金银装饰的餐具和盘子。
  54. 鞍鞯画麒麟:鞍子上有画着麒麟图案的装饰。
  55. 旌旗绣飞虎:旌旗上刺绣着飞翔的虎图腾。
  56. 供具与乐器:各种供应的物品和乐器。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为纪念明成祖朱棣北征胜利而作的一首长诗。全诗共八百八十九字,分三节。首节叙述北征的时间、地点和原因,以及朝廷对此次北征的重视程度;二节描写了北征路上的情景,特别是将士们长途跋涉、英勇奋战的场面;三节则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结果的感慨及对胜利者的祝贺。全诗语言雄浑,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堪称咏史诗中的精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