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曾见《寒林图》,范宽妙笔天下无。千山一白气栗冽,万木尽黑云模糊。
此图乃是谁作者?布置大抵如临摹。比之寒林势差小,木石琐碎何其殊。
周君持来索我诗,我为品藻精与粗。吁哉画法且勿论,且将画景相排铺。
其时严冬十二月,大雪照映如冰壶。千岩万壑冻初合,山腰有路郁以纡。
何人马上正痴绝,冒寒不顾冰满须。复携肴酒欲何往,不念跣行双仆夫。
茅亭孤高在绝顶,直下万仞当平湖。风波茫茫鸟飞绝,却有渔艇行相呼。
此曹岂不畏冷冽,但苦衣食来求鱼。世间苦乐有如此,使我不觉长嗟吁。
我从挈家来帝都,侨寓于此三月余。北风怒号卷飞雪,厨中久矣薪无储。
乃令我仆入山去,归来满担欢妻孥。妻孥所欢在暖热,岂知此仆寒而痡。
顷因见画感怀抱,正与此意同一涂。诗成并以写其上,幸勿向此憎嗫嚅。

《雪山图为建德周廷晖赋》是北宋苏轼的诗作。此诗以“雪”为中心,描绘了一幅气势雄伟、色彩鲜明的寒林图。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雪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美的热爱和对人间冷暖之差的感慨。

诗句:

  1. 我昔曾见《寒林图》,范宽妙笔天下无。
    注释:我曾经见过《寒林图》,这幅画的作者范宽的笔法精妙绝伦,举世无双。
    赏析:这句开头直接点明了画作的作者,即著名的画家范宽,为下文的描写铺垫。

  2. 千山一白气栗冽,万木尽黑云模糊。
    注释:千山万壑中,只有一缕白色的雾气,显得寒冷而刺骨;树木都笼罩在黑色的云雾之中,显得模糊而神秘。
    赏析:这句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冷清、神秘的氛围,为后面的景色变化做铺垫。

  3. 此图乃是谁作者?布置大抵如临摹。
    注释:这幅画是谁绘制的呢?布局大致上像是临摹出来的。
    赏析:这句询问画作的来历,暗示作者可能不是原创,而是临摹他人之作。

  4. 比之寒林势差小,木石琐碎何其殊。
    注释:与范宽的寒林相比,这幅画的气势略显不足,木石的细节处理也显得过于繁琐。
    赏析:这句比较两种画风,指出前者的大气磅礴,后者的细节过多。

  5. 周君持来索我诗,我为品藻精与粗。
    注释:周廷晖拿这幅画来找我写诗,我想品味其中精致与粗放之处。
    赏析:这句引出了诗人创作的原因,也是全诗的主题。

  6. 吁哉画法且勿论,且将画景相排铺。
    注释:唉,关于画法暂且不谈,我们先来排列组合这些画景吧。
    赏析:这句提出了诗歌创作的重点,即将画作中的自然景色进行艺术上的加工和表现。

  7. 其时严冬十二月,大雪照映如冰壶。
    注释: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十二月,大雪纷飞,映照着大地就像晶莹剔透的冰壶。
    赏析:这句描绘了冬季的自然景象,为后续的景色变化做铺垫。

  8. 千岩万壑冻初合,山腰有路郁以纡。
    注释:千山万壑的冰雪开始凝固,山腰有一条小路蜿蜒曲折。
    赏析:这句描述了冬天的山林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

  9. 何人马上正痴绝,冒寒不顾冰满须。
    注释:一个骑马的人正陷入极度的陶醉之中,不顾寒冷地冒着被冰封住脸颊的危险。
    赏析:这句描绘了一个人物的形象,表现了他对于画作的痴迷和陶醉。

  10. 复携肴酒欲何往,不念跣行双仆夫。
    注释:他又带着酒菜想要去哪里,却忘记掉脚下穿着两只破鞋,连仆人也没有带。
    赏析:这句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于名利得失的淡泊和超脱。

  11. 茅亭孤高在绝顶,直下万仞当平湖。
    注释:一座茅草亭子孤单地矗立在山顶,俯瞰着下方无尽的深渊,仿佛是一片平静的湖泊。
    赏析:这句描绘了山顶景色的宁静与壮丽,为后续的情感抒发做铺垫。

  12. 风波茫茫鸟飞绝,却有渔艇行相呼。
    注释:海面上波涛汹涌,鸟儿飞得看不见了,却有一艘渔艇在海上来回穿梭,相互呼应。
    赏析:这句描绘了海上的动态景象,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和动感。

  13. 此曹岂不畏冷冽,但苦衣食来求鱼。
    注释:这些渔民难道不怕寒冷和艰苦吗?只是他们为了谋生,不得不去捕鱼。
    赏析:这句揭示了渔民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也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14. 世间苦乐有如此,使我不觉长嗟吁。
    注释:世间的苦乐如此多端,让我不禁感叹不已。
    赏析:这句总结了全文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