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如膏渍陌尘,一沟寒碧晓生鳞。

馀年已自无多子,更向途中见早春。

诗句注释及赏析:

  • “小雨如膏渍陌尘”: 这里的“小雨如膏”比喻雨点细小而密集,像涂抹在地面的油脂一样。“渍”是沾湿的意思,形容雨水渗透到土地里,使得地面变得湿润。“陌尘”指的是田间的道路和泥土。这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江南春季细雨蒙蒙的景象。

  • “一沟寒碧晓生鳞”: “一沟寒碧”形容小溪或者河流在清晨时分呈现出的寒冷而清澈的蓝色。“晓生鳞”可能是指水中的鱼儿或水草等物体在晨光中清晰可见,好像有生命般游动。这句诗展现了早晨自然景观的生动画面。

  • “馀年已自无多子”: “余年”在这里指晚年或剩余的时间。“无多子”意味着时间过得很快,没有留下很多子孙后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时间流逝以及生命价值的感慨。

  • “更向途中见早春”: “更向途中”意味着诗人继续前行,在旅途中发现春天的迹象。“见早春”强调了诗人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春天景色的喜爱。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美的赏识。

译文:

苏州细雨绵绵如膏滴落,滋润着道路和尘土;清晨的小溪边,一片寒凉的碧色映入眼帘,仿佛水中生物在水中自由游动。岁月匆匆,我似乎已经看不到太多子孙,只能在旅途上发现春天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江南春日景象中。首句“小雨如膏渍陌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给大地带来的清新与湿润;次句“一沟寒碧晓生鳞”则通过观察小溪晨光中的美景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三句“馀年已自无多子”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时间的感慨;最后一句“更向途中见早春”则表达了诗人在漫长旅途中发现美好事物的愿望和对生活的热情。整首诗情感深沉又不失灵动,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情抒发,传递了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