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岳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开仙掌。
壁间擘出黄河流,大禹以之分九州。
河流衮衮赴溟涨,华岳拔出天河上。
云宫雾窟疑本无,石室金台俨相向。
玉泉高通玉井津,中有莲实如车轮。
世人肉食未羽化,可望不得聊相亲。
高堂晚晴图画展,眼明一见心自远。
世间尘土今纷纷,吾当拂衣卧山云。

徐资深华山图

华岳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开仙掌。

壁间擘出黄河流,大禹以之分九州。

河流衮衮赴溟涨,华岳拔出天河上。

云宫雾窟疑本无,石室金台俨相向。

玉泉高通玉井津,中有莲实如车轮。

世人肉食未羽化,可望不得聊相亲。

高堂晚晴图画展,眼明一见心自远。

世间尘土今纷纷,吾当拂衣卧山云。

【注释】
1.华山:中国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2.七千丈:形容华山之高。
3.丹崖翠壁:指华山的山岩色彩鲜艳,美丽壮观。
4.仙掌:神话传说中仙人所持的玉杖或神掌,用以支撑天地。
5.壁间擘出:从山壁上划分出来的意思。
6.黄河流:指黄河在华山下流淌。
7.衮衮:水流奔腾的样子。
8.华岳拔出天河上:比喻华山之高耸入云,仿佛是从天空之中拔起。
9.云宫雾窟:形容华山周围的云雾缭绕,如同宫殿和石窟一般神秘。
10.石室金台:指华山上的岩石和石头形成的洞穴以及金光闪闪的石台。
11.玉泉:《汉书·地理志》记载:“太华之山有玉泉。”玉泉即华山下的泉水,清澈甘甜。
12.莲实如车轮:形容莲花的形态和大小,犹如车轮一般。
13.羽化:道教术语,指修炼成仙,脱胎换骨的过程。
14.高堂晚晴图画展:指在夕阳西下的美景中观赏华山的图画。
15.眼明一见心自远:形容在欣赏华山美景时,心境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16.尘纷:尘世的纷扰。
17.拂衣:整理衣物,表示告别世俗。

【赏析】
这首诗是徐深的作品《华山图》,描绘了华山的壮丽景色及其与人间世界的对比。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提升的向往。

第一句“华岳插天七千丈”,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华山的高峻,仿佛直冲云霄。第二句“丹崖翠壁开仙掌”,进一步描绘了华山的奇景,丹崖翠壁宛如神仙的手掌般神奇。第三句到第四句描述了黄河在华山脚下流淌,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第五至第八句则通过描绘黄河水势奔流直下的景象,比喻华山之高耸入云,仿佛是从天空之中拔起,同时借“云宫雾窟”等词语描绘出华山周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的美景。第九至第十句则通过比喻华山上的岩石和石头形成的洞穴以及金光闪闪的石台,展现出华山的自然之美。第十一句“玉泉高通玉井津”,再次强调了华山泉水的清甜与纯净。第十二句“莲实如车轮”,用莲花的形象比喻华山上生长的植物,形象生动。第十三句“世人肉食未羽化”,表达了诗人对世人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升华的批判。第十四句“可望不得聊相亲”,暗示了尽管人们可以遥望华山,但难以真正亲近它。第十五句“高堂晚晴图画展”,意味着在夕阳西下的美景中观赏华山的图画,使人心境得到净化。第十六句“世间尘土今纷纷”,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厌倦。最后一句“吾当拂衣卧山云”,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离开世俗生活,隐居山林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华山的自然之美,也传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提升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