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桐千世后,犹出峄阳传。
莫是留清角,何如对响泉。
月明中散曲,风淡伯牙弦。
岂但馀书卷,无非手泽年。

【注释】

潘君理古琴予重而赋此:潘君是古代著名琴师。重,指重弹,即重复弹奏古琴。

孤桐千世后,犹出峄阳传:孤桐树,传说是伏羲氏在雷泽(今陕西大荔县)所种,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莫是留清角,何如对响泉:意思是:没有留下美妙的音调(清角),还不如和泉水相和鸣呢(对响泉)。

月明中散曲,风淡伯牙弦:月光照在散曲上,就像伯牙的琴声那样悠扬。

岂但馀书卷,无非手泽年:难道只有书本知识,没有亲手书写的经历吗?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作者重弹潘君琴时有感而作。诗的前两句写琴声的悠扬;中间两句写琴声与泉水相合;最后两句则从琴和书两个方面写其韵味。

“孤桐千世后,犹出峄阳传”,这是说:这把琴是伏羲氏所种的孤桐树所生,经过千年岁月仍能传出美妙的声音。孤桐,即梧桐,古人以桐木为琴的制作材料,故称古琴。

“莫是留清角,何如对响泉?”诗人认为,古琴虽然美妙如清角般悦耳动听,但它不能象泉水那样,潺潺流淌,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月明中散曲,风淡伯牙弦。”这里的意思是:月光照亮了散曲的琴声,就像伯牙抚琴时发出的美妙声音那样悠扬动听。

“岂但余书卷,无非手泽年。”诗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书籍的知识,而且还是亲手书写的经历。这两句诗表现了他对琴艺的深厚功力和对琴艺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