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中宿峡,放棹客能来。
古木丛阴合,悬泉疋练开。
鸟啼非择树,鱼跃欲衔苔。
霞薄归猿洞,天清钓鲤台。
风将列御至,云拥禺阳回。
僧上孤亭迥,虹飞万壑豗。
灵峰标汉外,福地枕林隈。
洞竹声为律,山花郁映杯。
芝童频捧药,羽客共扳梅。
随意从初地,禅栖未拟回。
【注释】
飞来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始建于唐代。相传为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曾在此读书的地方。
传闻中宿峡:传说中有一个宿峡。
放棹客能来:放下船桨的客人可以来到这里。
古木丛阴合,悬泉疋练开:古树参天,浓荫如盖;泉水清澈如绸带般流淌。
鸟啼非择树,鱼跃欲衔苔:鸟儿在不选择的环境中鸣叫,鱼儿跳跃时似乎想咬住苔藓。
霞薄归猿洞,天清钓鲤台:天空中的彩霞渐渐飘散,如同归去的猿猴回到了洞穴;天气晴朗,仿佛是垂钓鲤鱼的台子。
风将列御至,云拥禺阳回:风将神祇列御吹拂而来,云气环绕着太阳神的陵墓(即禺山)。
僧上孤亭迥:僧人登上了孤高的亭子。
虹飞万壑豗:彩虹横跨在万壑之中。
灵峰标汉外,福地枕林隈:灵秀的山峰矗立在大汉之外,福气的所在紧靠森林边陲。
洞竹声为律,山花郁映杯:山洞里的竹子发出清脆的声音就像音乐一样,山中的花儿繁茂而美丽,好像映照在酒杯之中。
芝童频捧药,羽客共扳梅:年轻的和尚频频捧着药瓶,道士们一同攀折梅花。
随意从初地,禅栖未拟回:任凭自己随意从最初的处所出发,出家修行没有打算回来。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宁波的深情怀念以及对人生归宿的思索。全诗描绘了飞来寺周围的山水之美,表现了作者闲适、超脱的生活态度和对禅宗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传闻中宿峡,放棹客能来。”写飞来寺附近的宿峡传闻,以及放船的游客能够来到这里。这里既点出了飞来寺的地理位置,也暗示了此地的幽静与远离世俗的宁静。
颔联“古木丛阴合,悬泉疋练开。”描绘了飞来寺周围古木茂盛、浓荫如盖的景象,以及清澈如绸带般的泉水流淌。这两句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飞来寺的自然景色,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
颈联“鸟啼非择树,鱼跃欲衔苔。”则描绘了鸟儿在不选择的环境中鸣叫,鱼儿跳跃时似乎想咬住苔藓的情景,这些自然景象与人的心境相呼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接下来几联进一步展开对飞来寺周围的山水美景的描述,其中既有对飞来寺本身景色的描绘,也有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各种动物的行为,展现了飞来寺周围的和谐安宁。
尾联“禅栖未拟回”则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向往之情。这里的“禅栖”指的是出家修行,“未拟回”则意味着不打算返回俗世。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飞来寺及其周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禅宗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归宿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