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依灵宇,攀跻箭括穿。
孤标擎日月,绝顶出风烟。
树没嵩台迥,山连石室偏。
法云银草净,慧雨玉毫悬。
双树琼帘外,诸天画栋前。
雨花三界寂,清梵一僧禅。
目极中华尽,心纡象教缘。
愿承功德水,金筏度迷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全诗如下:

登崇禧塔
宝塔依灵宇,攀跻箭括穿。
孤标擎日月,绝顶出风烟。
树没嵩台迥,山连石室偏。
法云银草净,慧雨玉毫悬。
双树琼帘外,诸天画栋前。
雨花三界寂,清梵一僧禅。
目极中华尽,心纡象教缘。
愿承功德水,金筏度迷川。

下面是诗句的逐句解读和翻译:

登崇禧塔
宝塔依灵宇,攀跻箭括穿。
孤标擎日月,绝顶出风烟。
树没嵩台迥,山连石室偏。
法云银草净,慧雨玉毫悬。
双树琼帘外,诸天画栋前。
雨花三界寂,清梵一僧禅。
目极中华尽,心纡象教缘。
愿承功德水,金筏度迷川。

注释:

  1. 宝塔依灵宇:宝塔建在神圣的地方。
  2. 攀跻箭括穿:形容攀登时如箭一般快速。
  3. 孤标擎日月:比喻塔高耸入云端,如同擎起太阳和月亮。
  4. 绝顶出风烟:到达塔的最高处时,可以感受到风吹过的景象。
  5. 树没嵩台迥:形容树木茂密,远远望去像是连接天际。
  6. 山连石室偏:形容山势连绵,石头构造的寺庙位于山顶。
  7. 法云银草净:形容佛法如云一般纯净,如银草一样清净。
  8. 慧雨玉毫悬:比喻佛法像雨滴般洒落,智慧如玉毫般闪耀。
  9. 双树琼帘外:描述两座树旁有如琼浆般的帘幕。
  10. 诸天画栋前:描绘诸天的宫殿宏伟壮丽,如画栋一般精美。
  11. 雨花三界寂:比喻世间的一切都是如此的寂静。
  12. 清梵一僧禅:形容僧人修行的清静与禅定。
  13. 目极中华尽:放眼望去,中国的大地尽收眼底。
  14. 心纡象教缘:心意随着佛教教义而展开。
  15. 愿承功德水:希望接受佛教的恩惠和教化。
  16. 金筏度迷川:用佛教的筏船渡人渡过迷茫的河流,比喻引导众生脱离苦海。

赏析:

这首诗是李峤登塔时的即兴之作,通过描写宝塔的高耸、景色的秀丽以及佛教的意境来表达诗人对于宗教的敬仰和对佛学的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同时,诗中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佛教教义中关于宇宙、人生及解脱的主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宗教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