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宿高斋夜,萧然松桂幽。
海风频送暑,山雨渐成秋。
散帙青藜过,鸣琴白雪流。
潘安犹寓直,谁遣二毛忧。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与赏析:

诗句翻译

  1. 独宿高斋夜,萧然松桂幽
  • “独宿高斋夜”描述了诗人独自居住在高楼的书房中,夜晚独自一人。这里的“斋”通常指的是学者的书房或学习的地方。
  • “萧然松桂幽”描绘了书房内部环境清幽,四周环绕着松树和桂花,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
  1. 海风频送暑,山雨渐成秋
  • “海风频送暑”表达了夏天的热浪被海风渐渐带走,带来了凉爽的感觉。
  • “山雨渐成秋”则描绘了随着山间的细雨落下,秋天的气息逐渐浓厚起来。
  1. 散帙青藜过,鸣琴白雪流
  • “散帙青藜过”形容诗人在夜晚整理书卷后,用青藜灯照亮前行的道路。
  • “鸣琴白雪流”可能意味着在雨中弹奏音乐,声音与飘落的雪花相交融,形成一幅静谧而又动人的画面。
  1. 潘安犹寓直,谁遣二毛忧
  • “潘安犹寓直”提到古代美男子潘安仍然在任职,暗示时间的流转和世事的变迁。
  • “谁遣二毛忧”则是诗人自问,为何自己会因年老而感到忧愁。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孤独感和岁月更迭的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摹,如松桂、山雨、青藜灯等,又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如独宿的高斋、潘安的形象以及岁月带来的忧虑。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中的对比手法也十分巧妙,将夏日的炎热与秋天的清凉、白天的喧闹与夜晚的寂静等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诗中的意象选择也相当独特,如“青山”、“碧水”等自然意象与“白发”、“霜鬓”等时间象征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超脱物外的审美境界。

《夏夜遇雨斋中颇有秋意》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五言律诗,它不仅捕捉到了夏季夜晚的美丽景象,还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自然的哲思。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这首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