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能乘兴,淹留曲几凭。
夜酣千日酒,春入九枝镫。
欢剧银缸溢,愁深羽檄徵。
自怜老宾客,高会十年曾。
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夜,又称上元节。
同:与,和。惟仁、维乔:诗人的友人。少居:曾经居住。幼通,即幼学,指年轻时读书时。集公瑞宅:指作者的住所。
病起:病后起床。能乘兴:能够兴致勃发。淹留:停留,逗留。曲几:弯曲的小桌。凭:凭倚。
夜酣:饮酒至醉。千日酒: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美酒。春入:春天到来。九枝镫:一种灯饰,九根枝条,形如灯笼。
欢剧:欢乐到了极点。银缸溢:银制的灯台里盛满了酒。愁深:忧愁很深。羽檄徵:紧急的文书征调。
自怜:自我感慨。老宾客:年高有德之客。高会:高朋满座的宴会。曾:曾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在友人家中度过一个难忘的元宵之夜。诗人首先描述了自己因生病而暂时不能外出,只能在家小酌怡情,并由此引发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接着,诗人描绘了夜晚的美好景象:在月光下,人们尽情地饮宴,享受着难得的快乐时光。然而,这种欢乐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第二天清晨,人们不得不面对一封封紧急的文书,被迫离开这个温暖的家庭。最后一句“自怜老宾客,高会十年曾”,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老仍能与朋友欢聚深感自喜的情绪。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元宵之夜的热闹场景及其带来的欢乐与忧愁,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