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离弦子国,渐入息侯乡。
淮水分桐柏,鸿陂引玉梁。
人犹歌贾父,客每忆黄郎。
回首关东路,苍苍夕照长。

【注释】:

初离弦子国,渐入息侯乡。

淮水(今安徽淮河)分出桐柏山,鸿陂渠引玉梁之水。

人犹歌贾父,客每忆黄郎。

贾父指春秋时楚相申包胥,黄郎泛指朋友。

回首关东路,苍苍夕照长。

回首关东故乡路远,夕阳西下,景色苍茫。

【赏析】:

《渡淮》,即渡淮河之作。《文心雕龙·才略》云:“宋初协律,著《俳体》;元嘉制曲,则有《子夜》、《神女》之歌;大明乐伎,有《江南弄》之思。”可见南朝时期已有“江南”一类歌曲。刘宋孝武帝刘骏曾自号“索虏”,因此后人常以“南”称其。这首诗就是写渡淮的所见所闻所感。

首联是说,我离开了弦子国的故土,渐渐进入息侯乡了。弦子国在今安徽寿县一带,这里原指古弦子国地。息侯乡是古地名,因汉文帝曾封刘安为淮南王,后徙都寿春(今寿县),又改曰“息”,所以后人也称其地为息侯乡。

次联是说,淮水分流出桐柏山,鸿陂引玉梁之水。桐柏山和鸿陂都是当时著名的水利工程。桐柏山位于今河南南阳市西北,桐柏河发源于此。鸿陂渠引玉梁之水,则是指引淮河水灌溉农田之事。

第三联是说,人们仍然唱着贾父的歌词,客人们常常怀念那位名叫黄郎的朋友。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偃列传》载,贾谊之父名谊,贾谊为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和文学家,曾游于诸侯之间,但未被任用。他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朝政,结果得罪了新王朝的权贵,被贬谪到长沙郡的僻远地方。他在那里抑郁不得志,最终因忧愤而死,年仅三十四岁。他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吊屈原赋》和《旱云赋》。贾谊的诗作多以悲怆之情、慷慨之气、沉郁顿挫之笔触来表现自己对时事的不满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的诗风清新俊逸,语言自然流畅,感情真挚深沉,富有感染力。他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许多士人都竞相模仿。而黄郎则是贾谊的朋友,他在长沙任职期间,曾多次向贾谊倾诉自己的忧愁和感慨,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回头遥望故乡之路,夕阳斜照,天边一片苍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人从淮河岸边回望故乡之路,只见夕阳西下,天边余晖映照着苍茫大地。这种景象让人不禁想起那些曾经陪伴过自己成长岁月的朋友们,他们的身影早已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然而,诗人却依然坚守着这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也正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种真实写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