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献云含白,春回树失青。
鸾骖停玉笥,鹤氅肃金庭。
梅萼丛丛湿,松枝片片零。
何当笙磬发,同听蕊珠经。
这首诗是作者在春天与同社诸公聚会于道院时,咏雪得“庭”字而作。全诗通过描绘春日雪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来看第一句:“岁献云含白,春回树失青。”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的景象。这里的“岁献云含白”指的是每年春天,天空中飘散着洁白的云朵,而“春回树失青”则意味着春天的到来使得树枝变得绿意盎然。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我们看到第二句:“鸾骖停玉笥,鹤氅肃金庭。”这里用“鸾骖”和“鹤氅”两个意象来描绘景色。鸾骖停玉笥,指的是鸾鸟栖息在玉制的容器之上,给人一种高贵而宁静的感觉;鹤氅肃金庭,则是指鹤鸟在金制的小院中翩翩起舞,展现出一种优雅而庄重的氛围。整句话通过对这两种鸟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第三句:“梅萼丛丛湿,松枝片片零。”这句诗以梅萼和松枝为描写对象,分别描绘了它们的状态。梅萼丛丛湿,指的是梅花盛开时,花瓣上的水滴晶莹剔透;松枝片片零,则是形容松树枝叶繁茂,挂满了松果。这两个句子都表达了春天里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第四句:“何当笙磬发,同听蕊珠经。”这句诗以笙磬(古代乐器)和蕊珠经为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笙磬发,指的是吹奏笙和磬的声音悦耳动听;蕊珠经,则是指佛教经典中的《涅槃经》,代表着智慧和修行。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朋友们一起聆听这些美好声音,共同追求精神上的升华。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还通过运用各种意象和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