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臂入林久,修心自有师。
斋头题短偈,牍尾草新诗。
行药全妨读,听松未废棋。
法门愿不二,难与外人知。
秋日官舍杂咏十二首
把臂入林久,修心自有师。
斋头题短偈,牍尾草新诗。
行药全妨读,听松未废棋。
法门愿不二,难与外人知。
【注释】
把臂:拉手。指结伴而行。
入林:进入树林。
修心:修炼内心。
斋头:佛经中所说的清净处,此处指僧房。
短偈:简短的颂文或偈语。
牍尾:书信的结尾部分。
行药:步行采药。
听松:听松涛。
法门:佛教术语。梵语“摩诃罗伽”。意译为“道场”、“寺院”等。佛教徒聚居修行的地方,泛指佛教徒。
“愿不二”是《华严经》中的一句话,意为“无二”。佛教用语,指不执着于世俗、出世间两界,而达到“无我”之境。此句表明作者希望在修行上能够达到不二的境地,即超脱于世俗和出世间两界的界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官舍期间所作的一些杂诗。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表达了他对修行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充满了深刻的内涵。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官舍中修行的场景,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和领悟。他的修行方式简单而又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繁复的仪式。这种修行方式体现了他对于修行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他对佛法的虔诚信仰。
诗人在诗歌中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如“斋头题短偈,牍尾草新诗”一句,将僧房比作清净处,用简短的颂文或者偈语来表达自己的修行感悟,而“牍尾草新诗”则形象地描绘了书写的过程,既展现了僧人的勤勉好学,又表达了他们对于佛法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修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也表达了他对于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对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