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假方优赐,金钱月自颁。
秋能随节尽,客不厌官闲。
酒气琴书畔,厨烟杞菊间。
郫筒今满否,烧烛未言还。
季秋晦日同贾汝诚陈伯化张和卿崔德卿周之祯集何仁甫宅得间字
旬假方优赐,金钱月自颁。
秋能随节尽,客不厌官闲。
酒气琴书畔,厨烟杞菊间。
郫筒今满否,烧烛未言还。
【注释】
①晦日: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贾汝诚:贾似道,南宋奸臣,与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有交往。陈伯化:名不详,作者同乡。
②张和卿:名不详,作者朋友。
③崔德卿:名不详,作者好友。
④周之祯:名不详,作者友人。
⑤何仁甫:名不详,作者友人。
⑥旬假:十天的休假。
⑦金钱月:月俸金。
⑧秋能:秋天。
⑨郫(bī)筒:郫县出产的美酒,以郫县所产的美酒为喻。
⑩烧烛:燃烛。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末,作者约莫三十许岁,是一首描写宴会的诗。诗中对宴席上的酒肴、菜肴、音乐、书画以及主人的豪迈情志都描绘得十分生动,表现出宴饮时那种轻松愉悦的气氛。
首句“旬假方优赐”,旬假指十天的假限,意思是说这十天的假期正好是皇帝恩赐给百官的。次句“金钱月自颁”,说明这十天的假期是按月领取的俸禄。“金钱”二字,把朝廷赏赐的俸禄比作金钱,这是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赏赐之多,也表现了作者得到这些赏赐时的高兴心情。“秋能随节尽”、“客不厌官闲”,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秋季里,随着天气的变化而结束自己的公务;做官的人并不厌恶清闲无事的时候。“随节尽”三字,说明秋季已到,公务结束了。“客不厌官闲”一句,表明做官的人并不讨厌清闲无事,而是喜欢这种日子。“秋能”二句,写自己对这种清闲的日子的满足,也是对自己处境的一种安慰,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个性。
三、四句写宴饮的环境。“酒气琴书畔”,意思是说酒杯旁摆着几本奏乐的书卷,这里指的是宴饮时桌上摆有琴谱和书法作品。“厨烟”,是指厨房里袅袅上升的炊烟,也暗喻宴饮。“厨烟杞菊间”意思是说宴饮时厨房里有蒸煮着的蔬菜和菊花之类的菜肴。“杞菊间”,指餐桌上摆放有枸杞子和菊花之类的食物。“酒气琴书畔”与“厨烟杞菊间”相呼应,写出了宴饮时环境的幽雅,也反映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热爱。
五、六两句写宴饮时的情趣。“郫筒今满否”,意思是问现在郫县出产的美酒是否已经喝光了?“郫筒”,是美酒的意思。“满”,是充满的意思,“否”,是否定的意思,这里是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烧烛未言还”,意思是说点蜡烛还没用完呢。“未言还”,是还没有用完的意思。这句写的是宴饮时的情景。“烧烛”二句,既写宴饮时的情景,又暗示宴饮的时间很长,时间过得很快,筵席尚未结束。
这首诗通过描写宴会的盛况,表达了诗人在闲暇之际的快乐心情。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明快,读来令人感到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