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阴隧闭,鸡骨不堪支。
慈训哀何及,馀生敢自期。
群乌衔土日,大鸟下坟时。
莫诵劬劳句,门人已废诗。

诗句释义

1 千秋阴隧闭,鸡骨不堪支 - 这句话描绘了母亲去世后,墓穴被永久封闭的情景,同时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逆转。”千秋”表示时间之长,而”阴隧”则暗指墓地或坟墓。”鸡骨”比喻母亲的遗体如同脆弱的鸡骨头一样,无法支撑太久。

  1. 慈训哀何及,馀生敢自期 - 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生前教诲的怀念,以及对自己余生的期望。”慈训”指的是母亲的慈爱教导,”哀何及”表达了一种无力回天的悲伤与绝望。而”敢自期”则是诗人在自责中透露出对未来的一丝希望。

  2. 群乌衔土日,大鸟下坟时 - 描述了乌鸦在特定时刻(如日落时分)聚集在墓地周围,象征着悲伤和哀悼的气氛。”大鸟下坟时”可能是在描述某种特定的鸟类,如鹰或鸦,它们通常与死亡和丧事联系在一起。

  3. 莫诵劬劳句,门人已废诗 - 这句反映了诗人对过往文学成就的反思。”诵劬劳句”意味着吟诵那些关于辛苦劳作的诗句,而”门人已废诗”则说明这些努力可能已经没有意义,因为诗人自己已经放弃了诗歌创作。

译文

朱邦肃在山中为母亲守孝,
千年后,她的墓穴紧紧关闭,
母亲的遗体如此脆弱,无法支撑长久。
她生前的教诲,我无法触及其边际,
我不敢奢望余生能有所作为。
乌鸦聚集在墓地,日落时分,
大鸟飞过坟墓,带来悲伤的气息。
我不念诵那些关于辛劳的诗句,
因为我的门徒们已经放弃诗歌的创作。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充满象征意味的语言,传达了深深的哀思和自我反省。首句“朱邦肃在山中葬母”设定了场景和背景;紧接着的第二句“千秋阴隧闭”和第三句“慈训哀何及”描绘了墓地的幽静以及无法回应的哀愁;第四句“余生敢自期”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无奈和悲观态度;最后一句“莫诵劬劳句,门人已废诗”则揭示了诗人对过去的执着已不再,门人也不再传唱那些关于辛勤劳作的诗句。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逝去亲人深切思念和自我反省的悼亡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