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修褉事,尊酒兴偏多。
宅近陈中令,人犹晋永和。
积苏初似树,鸣鸟半成歌。
留客无丝竹,君能不厌过。

【注释】

上巳:古人农历三月初三日为上巳节,是古代祭祀、踏青的日子。陈右父:指陈子昂(661—702),字希夷,号太白,唐代诗人,有《感遇》三十首,其中一首为:“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聂道亨:不详。何惟圣:不详。吴载伯:不详。黄伯仲:不详。过集:指过从之友。得歌字:指得到歌咏。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诗题一作“上巳日同人集于金坛观”,金坛即金坛山,在今南京市南,山高峻秀丽。此诗写于上巳节的某一天。上巳节是古代的一个节日,古称修褉(音chí,一种水上的交通工具)或赛会。作者与友人在金坛山游览赏景,饮酒赋诗。

首联“青溪修褉事,尊酒兴偏多”是起句,点出上巳节游山赏景的兴致,并交待了游宴的地点和时间。青溪:地名。褉事:泛指游山的活动。“尊酒”,指美酒。“兴偏多”,是说游山赏景的心情特别高兴,因而喝酒也特别多喝。

颔联“宅近陈中令,人犹晋永和”承上启下,既写出了友人聚宴之地,又引出了对历史人物晋朝谢安的追忆。陈中令,指陈元达,曾任中书侍郎等职。晋永和:指晋代的永和年间。据《世说新语·言语》记载,谢安曾在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召集42位宾客在会稽东山举行宴会,史称为“修褉会”。谢安当时年48岁,而与会者都是一些名士,可见其时风气之盛。诗人在这里用典,旨在说明这次聚会的盛大,以及自己与友人相聚的喜悦心情。

颈联“积苏初似树,鸣鸟半成歌”是承上两句而来。这两句是写景。积苏,指桑树结的果实,形似小球,故称积苏。鸣鸟,即布谷鸟。“半成歌”,是说鸟儿鸣叫的声音已接近歌声。这两句是写景兼写声。

尾联“留客无丝竹,君能不厌过”是本篇主旨所在。这句意思是说,主人没有音乐来招待客人,但你们能够不嫌弃我的简陋,仍然光临寒舍。“丝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君能不厌过”,是说你们不会嫌我简陋,还会来。

这首诗是酬答之作,应是诗人在上巳日游金坛山时所作,以记叙其事、抒写情志为主。全诗语言清丽自然,意境优美,风格清新俊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