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问渔樵路,东归过太湖。
刺犹题处士,书自著潜夫。
麈尾谈宾少,鱼肠借客无。
橘林今正熟,千树给秋租。
注释:
去问渔樵路,东归过太湖。——《送陆纂父归洞庭山中》
去问渔樵路,东归过太湖。——去询问渔民和打鱼的人回家的路,向东归途中经过太湖。
刺犹题处士,书自著潜夫。——《送陆纂父归洞庭山中》
刺犹题处士,书自著潜夫。——把字条留给了隐居的士人,自己的文章则是写在《潜夫论》上。
麈尾谈宾少,鱼肠借客无。——《送陆纂父归洞庭山中》
麈尾谈宾少,鱼肠借客无。——因为麈尾是客人的玩物,所以客人很少用,而鱼肠剑是主人的物品,所以主人没有借给客人使用。
橘林今正熟,千树给秋租。——《送陆纂父归洞庭山中》
橘林今正熟,千树给秋租。——橘子林现在正好成熟,千棵树为秋天的收成提供租金。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通过描述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
首联“去问渔樵路,东归过太湖。”描绘了作者要去询问渔夫和樵夫们回家的路,然后向东返回途中经过太湖的情景。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即将离开家乡的不舍之情。
颔联“刺犹题处士,书自著潜夫。”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把字条留给了隐居的士人,自己的文章则是写在《潜夫论》上。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才华。
颈联“麈尾谈宾少,鱼肠借客无”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因为麈尾是客人的玩物,所以客人很少用,而鱼肠剑是主人的物品,所以主人没有借给客人使用。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体贴,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尾联“橘林今正熟,千树给秋租。”则是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橘子林现在正好成熟,千棵树为秋天的收成提供租金。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敬畏。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