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吴中去,津人暂系舲。
菊花园客酒,贝叶竹僧亭。
问路江浮碧,看山海涌青。
未论丘壑胜,清世且沉冥。
【注释】
木末:树梢。亭:小楼,供休息和观赏风景的地方。孙叔达:人名。吴门:今江苏苏州市。
秋兴:秋天的感慨。
津人:渡口的渔民。系:拴住。
客酒:指在旅途中饮用的酒。贝叶:佛经写在贝多叶上的经文,泛指佛教经典。竹僧:和尚。
未论:不说。丘壑(hè):山泽。这里指山水风光。清世:清明的时代。沉冥:指心境宁静、淡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友人后有感而发的抒情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送别的环境与情事,后两句抒发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及自己恬淡闲适的心境。
“秋兴吴中去,津人暂系舲。”首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在秋季,去吴地。“秋兴”即秋日所生的感触,也就是作者因秋风而引发的感想;“去”字表明作者要去吴地,“津人”是江边码头上的渔民,“系”字说明他们把船拴在那里,准备渡到对岸。这句写景很生动,写出了作者去吴地途中所见之景。第二句写作者与朋友在江边码头分手的情景:“津人”把船拴好后向作者告别,并说“暂系舲”,意思是船暂时停在这里,一会儿就走了。
“菊花园客酒,贝叶竹僧亭。”接下来是写景,第三联“菊花园客酒,贝叶竹僧亭”两句写的是作者在江边的景色。“菊”、“竹”、“贝叶”分别代表秋天、夏天和佛教禅宗。这三样东西都与佛教有关,所以“贝叶竹僧亭”指的是一座寺庙。作者来到寺庙,看到寺里的和尚们正在饮酒作乐,于是便上前打招呼问路:“请问从江边到对岸怎么走?”这一句既表现出作者与僧人的亲切关系,也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心境。
“问路江浮碧,看山海涌青。”第四联“问路江浮碧,看山海涌青”写的是作者站在江边远望所见之景。“问路”是指作者在江边迷路时向渔夫求助,渔夫告诉他从江边到对岸要走一段路。“江浮碧”指江水映着碧空的颜色,非常清澈;“看山海涌青”则指远眺群山连绵不绝,苍翠欲滴,海水波涛滚滚,一望无际。这两联写景都很美,但第一联更美一些。因为第一联写的是在江边渡口送别朋友时的景色:天高气爽,秋意浓浓,菊花盛开,竹影婆娑,一派清幽宁静的景象。
“未论丘壑胜,清世且沉冥。”最后是写景。“丘壑”指山水之美,这里指山水风光。“清世”指清明的时代,这里指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沉冥”意为心静神清,淡泊名利。“未论”是不要说的意思,意思是不要谈论这个美好的时代,现在还是清世。“清世”是作者的自勉语,意思是我虽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但我并不想追求什么名利,只希望保持一颗淡泊的心态,远离尘嚣。
【译文】
在秋日送别朋友去吴地,江边渡口渔民暂时把船系住了。
在菊花盛开的园林里喝酒,贝叶上写着经文的竹寺和尚在亭子里游玩。
询问渡口到对岸怎么去,眺望群山连绵起伏,海水汹涌澎湃。
不谈山水之美谈何容易,要生活在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